歡迎來到本期艾問人物!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日益臨近,但這一次,比買家們更“興奮”、更提前進入備戰狀態的,恰恰是以往存在感最低的快遞物流。

先是一則“快遞罷工”的傳聞上了微博熱搜,雖然後來這條熱搜被各大快遞公司否認、稱“罷工”爲不實消息,但微博上超600萬的話題閱讀量,還是暴露出人們的擔心:快遞物流能否消化這場短時促銷帶來的巨大配送壓力?

(某棟居民樓電梯中,快遞小哥在雙十一促銷海報上手寫:“別買 送不過來”)

緊接着,10月19日,物流行業又投下了第二顆新聞炸彈——韻達速遞發佈了《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正式封殺極兔。

通知提到,韻達快遞下屬加盟公司(含承包區)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加盟極兔網絡及承包區;攬派兩端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代理極兔快遞業務。

實際上,這已不是第一次極兔快遞遭到“通達系”的封殺了。

早在今年7月,圓通下發通知,禁止全國網點以任何形式代理極兔業務;而申通快遞更狠,在今年9月通知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如果網點公司不執行封殺要求,一經覈實,罰款5000-20000元,情況嚴重的作清退處理

(申通快遞對極兔速遞的封殺通知)

“通達系”接二連三的“封殺令”,讓一直處於暗中生長狀態的極兔被推至聚光燈下,極兔速遞可謂是“一封成名”。甚至有不少人,都是通過此次封殺事件才知道了極兔速遞的存在。

入局者——一隻來自東南亞的兔子

據公開資料顯示,極兔速遞2015年8月成立於印尼雅加達,其創始人爲李傑,oppo印尼分公司的創始人。

李傑的經歷頗爲勵志。1998年大學畢業後,李傑就加入了步步高公司,經過十年的磨鍊和打拼,他一路升至oppo蘇皖地區總經理。同時也是在李傑的帶領之下,蘇皖團隊綜合打分連年排名前三,銷售貢獻穩居冠軍寶座。

因爲李傑的個人業績的確出衆,oppo也給予了他特殊的榮譽。公司總部在2015年特別設立“李傑獎”,藉此表彰在銷售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2013年,李傑隻身一人,肩負重任,前往印尼搭建oppo走向海外市場的第一站。李傑也果然不負衆望,三年後將oppo做成了印尼家喻戶曉的智能手機品牌,佔據當地市場份額20%,躋身手機行業Top 2。

也正是依託oppo遍佈印尼全境的銷售網絡,李傑將自己的業務由智能手機拓展到快遞物流。2015年8月,李傑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成立了J&T Express,也就是後來國內所稱的“極兔速遞”

起初,J&T主要負責oppo手機在印尼全境的配送,隨後業務版圖不斷擴張,陸續在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開疆拓土,儼然成爲一家跨境綜合物流服務商。

如同當年做銷售一樣,李傑做快遞物流也同樣十分出色。短短兩年時間,就坐上了印尼快遞界的霸主寶座。據媒體報道,成立五年的極兔,已經成爲東南亞快遞行業中的龍頭。

(J&T Express官網截圖)

然而,就是這隻來自東南亞的兔子可不甘心偏安一隅。

畢竟,放眼國內的快遞市場,不僅盤子大,增速也不低。中國快遞業務量佔據了全球快遞將近一半的份額。據公開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內,中國快遞業仍將保持20%的行業增速,每年遞增約100億件

當然李傑除了不甘心,也有不安心

他曾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出在未來可能被競爭對手獵殺的不安:“現在哪個行業競爭不慘烈呢?如果不敢直面對手,不敢正視競爭,何談長久?即使偏居東南亞,早晚對手都會打進去,我們又何來棲身之所,又怎麼獨善其身?”

總而言之,國內快遞市場這個局,李傑入定了。

(李傑 極兔速遞創始人)

攪局者—— 低價 + 蹭網

不過,國內快遞市場可並不比印尼的“白紙一張”,而是已經形成了較爲完整的物流企業圈。

就運營模式而言,國內快遞行業已經度過了相互競爭的階段,現有的“順豐+四通一達”體系已經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換句話說,留給極兔的生存發展空間非常小。

李傑是個聰明人,他深知在這種情況下,從零開始不如借殼發力。2019年,J&TExpress收購上海老牌快遞公司龍邦速運。2020年3月,李傑才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要知道,上海龍邦速運有限公司持有的是國郵級許可證,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經營,這是名副其實的全國快遞牌照。

併購龍邦速運,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能夠獲取經營資質,清除政策壁壘;另一方面,更能利用龍邦速運在國內運營和積攢多年的網絡資源,避免日後的重建和浪費。

爲了快速組建自己的運輸網絡,極兔使用了“直營+加盟”的經營模式,即在覈心區域建立自營網點,保證服務質量。同時最大限度利用加盟網點,拓展網絡覆蓋範圍。

不過,對後者來說,在國內快遞市場格局最集中、壁壘最強之時,選擇成爲極兔的加盟或代理商,是需要一番勇氣的。

這一點,仍舊要歸功於李傑的老東家——oppo和vivo。

跟隨李傑轉戰極兔快遞的oppo、vivo渠道商們,過去已達到七、八位數的身家,但是他們憧憬着能再造一個“ov”奇蹟。就算他們知道入局、開局之艱難,也有不少人義無反顧,甚至有人認爲“不讓我加盟極兔,就是瞧不起我”,他們堅信,“跟着oppo的人,遲早能發財”。

數據顯示,極兔速遞成立四個月後已經達到了500萬的單量。截至今年8月,極兔日均業務量已經超過700萬件。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單靠加盟商們對oppo、vivo的憧憬和信仰是得不到的,關鍵還是要靠極兔的“低價”和“蹭網”策略

理論上說,加盟商與具體快遞公司簽訂加盟合作,均屬於排他合作,即不可再代理加盟其他品牌,否則屬違約行爲。不過,儘管各家快遞公司明令禁止旗下網點同時代理多個品牌,也還有加盟商同時代理多個快遞。

“四通一達”均爲加盟制快遞商,旗下網點的排他性並不明確,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這就給了極兔速遞佔便宜的機會。極兔可以依靠“蹭網點”的方式,搭上通達系的“便車”

極兔速遞的“蹭網”行爲,相當於極兔用“四通一達”近30年積累的家底搶生意、爭飯碗,這事兒擱誰身上,估計都忍不了。

除了“蹭網”,價格戰也是極兔搶奪市場的有力武器

以上海爲例,在配送端,其他快遞公司配送費爲1.2元/件,極兔配送價格爲1.5元/件;在寄件端,極兔的每單費用總會比通達系低幾毛錢。如果以跨省快遞單價來計算,極兔的價格比“通達系”的最低價還要低2-3元。

有行業內專家指出,極兔快遞的價格槓桿模式會對其同行造成影響,這是其被各家明文抵制的重要原因。

不過極兔要打價格戰,燒錢是少不了的。

媒體報道稱,爲了達到日單量800萬的目標,極兔速遞曾在七八月的衝刺期,每天燒掉近一個億。

破局者——一人打一羣 勝算有多大

用鉅額虧損,換指數級增長。這波操作,讓人越看越熟悉。

如果有人還在記得2019年,拼多多以85億的虧損,燒出了301億的營收,大多要問一句,極兔速遞,是快遞界的一匹黑馬,還是快遞界的“拼多多”?

其實,李傑與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之間還真有淵源,這一點,從李傑的出身便可略知一二。

李傑作爲oppo印尼的創始人,oppo正是由步步高集團拆分而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亦是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的門徒,前者也得到了後者的天使投資。

如此看來,拼多多的黃崢與極兔速遞的李傑,兩者關係自然不淺。不過暫且不論兩位大佬的關係,單說電商與物流之間的關係,也本就難捨難分。

業內常說,物流是電商的動脈。目前國內電商巨頭都在搭建自己的物流網絡。京東不僅有自建的京東物流,還另起新網——衆郵快遞;蘇寧不僅有蘇寧物流,還收購了天天快遞。

再說阿里,今年4月,阿里巴巴首次入股韻達,同時圓通、申通繼續向阿里轉讓10%以上的股份。截至目前,阿里已分別佔有申通25%、百世33%、圓通22%、中通8.7%及韻達2%的股份,“通達系”的命運也始終在阿里的手中掌控着。

反觀拼多多,物流的確成爲其軟肋。

2018年,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公開表示,拼多多不會碰物流,“我們不會做採銷,也不碰物流和配送。阿里已經做得很好了,你幹嘛要做?很多公司什麼都做是因爲它不相信別人。”

不過,那時拼多多的包裹量與今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拼多多財報,2019年其訂單包裹達197億,日均包裹5400萬個,同比上升77%。此外,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這位電商後起之秀的打擊也頗大,有機構調研顯示,疫情期間,拼多多有超40%的商品配送時長都在7天之上。

自身業務量的上升、與阿里競爭的加劇、疫情期間的教訓……無不讓黃崢意識到了物流的重要性,此時與極兔的合作就顯得更爲順理成章。而極兔也正是靠着拼多多的基本盤,快速佔領着二三線城市市場。

不過,對於極兔來說,雖然增長勢頭迅猛,但以其現有的日均業務量來看,尚不足以動搖通達系的行業地位,更不用說如今正面臨着被封殺的窘境。

《艾問人物》(iask-media.com)認爲,對於極兔速遞而言,價格戰是其快速爭奪地盤的一種有效手段,但能否笑到最後,現在來看恐怕是要打個問號。

極兔速遞現已背靠資本強勢入局,但最終是成爲一個破局者,還是淪爲一個擾亂行業生態的攪局者,或許只有時間才知道答案。

END

作者:夏天編輯:楊潔琳圖片:萬姍紅

艾問人物,致力於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