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斯拉大幅降價,許多人開始心動了:“高大上”的新能源汽車離咱老百姓越來越近了,將來要不要買或換一部純電動車呢?有的地方已經將禁售燃油車提上了日程,以後會不會走向全面禁售?燃油車還能不能買了?

別急!這些問題,在10月27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裏,都能找到專業的解讀。

中國有“禁燃時間表”嗎?

——目前沒有。“全面電驅動計劃”更符合國情

一說到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燃油車就不禁瑟瑟發抖——最近這些年,禁售燃油車成爲國際熱門話題,歐洲諸國爭先恐後推出“禁燃時間表”,尤其英國更是給出了明確的時間點:2035—2040年。

在我國,海南省率先推出了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法規。自主品牌車企中,長安汽車和北汽也都制定了自己的“禁燃時間表”。

那麼,中國有沒有這樣的時間表?燃油車真的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爲“絕唱”嗎?

對此,《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並未給出類似“禁燃時間表”,而是將目標描述爲:

到203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各佔50%,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商用車實現氫動力轉型。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介紹,中國雖然堅持純電驅動的戰略取向不動搖,但很有可能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制定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因爲,在專家組看來,我國沒有必要制定“禁燃時間表”,“全面電驅動計劃”比“禁燃”更重要。

這主要基於三點考慮:一是我國地域廣闊,地理、氣候、道路、使用環境複雜,多元化的汽車技術路徑更加適合我國;二是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交通能源多元化更加安全;三是我國電力以煤炭發電爲主,而煤不僅是能源,還是珍貴的材料資源,與此同時,世界上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可以使用。也就是說,僅僅發展純電動車,會造成交通能源過於依賴電網,不僅不利於國家能源戰略安全,也會增加煤炭消耗,不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可使用石油、天然氣等多種資源作爲交通能源來源,彌補上述不足。

正是綜合了這樣的考慮,在2.0版技術路線圖中用“全面電驅動計劃”代替“禁燃時間表”的思路,顯然更加符合中國國情,也更有利於汽車行業當下的發展。

傳統燃油車要淘汰嗎?

——15年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平分秋色”

中國沒有制定“禁燃時間表”,傳統車企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嗎?

其實不然。從2.0版路線圖可以看出,到203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平分秋色”。那麼問題來了,啥是節能汽車?

王秉剛表示,新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和純電動車(BEV)劃分爲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車(FCEV)、增程式混合動力車(REEV)和普通混合動力車(HEV)則屬於節能汽車範疇。

這也就意味着,傳統燃油汽車要全面向混合動力轉變。“預計到2035年,我國汽車年產銷規模將有較大幅度提升,安全、高效、便捷、經濟、綠色成爲人們出行消費需求升級的主要方向。屆時,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面轉化爲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將成爲主流,銷量佔比達50%以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李駿表示。

對於汽車企業而言,距離2035年還有不到15年時間,更難的挑戰還在後面。這是由於油電混動技術目前掌握在少數日系企業手中,很多自主車企缺乏足夠的技術儲備。

混動車爲啥逆襲?

——更適合國情,容易被大衆接受

過去,大家一說到新能源汽車,想到的更多是純電動車。混動車雖然也比較節能,但在有些地方並不受“待見”,無法在上牌照等方面享受到與純電動車同等待遇。爲啥這次在2.0版路線圖中,混動車突然就逆襲了呢?

過去幾年,在新能源政策紅利催生下,純電動汽車成爲各大傳統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爭相追逐的“寵兒”。可如今,國家補貼逐漸退出,加上純電動汽車還存在各種短期內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比如充電不便等,市場接受起來還有個過程。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被重新審視。

2.0版路線圖指出,2025年,混動新車要佔傳統能源乘用車50%以上;2035年要達到100%。新版路線圖對過去的目標作出了修訂,不再試圖從傳統燃油車市場一步跨入純電動車市場,而是採取了更爲折中的辦法,讓油電混動車和純電動車齊頭並進。

相比而言,混動車不但可以平衡電池價格和里程增加之間的矛盾,還能擴大消費者對汽車電動化的接受程度。對傳統車企而言,在現有燃油車基礎上推出插電式混動版本是更容易被大衆接受的方式,同時也可以滿足降低油耗、節能減排的政策要求。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