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01

婚姻中有多少人感覺苦不堪言:過不好,卻又離不掉,只能將就着走下去。正如錢鍾書在《圍城》中所說的那樣:城裏面的人想出來,城外面的人想進去。

生活就是這樣,即使你付出了,卻不一定會有相應的結果,退一步來說,即使有了結果,也不一定如你所願。

一位普通女性,丈夫出軌自殺,她獨自掙扎十年,將兒子養大成人,而兒子成年後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的母親趕出家門,辛苦半生到頭來一無所有。

這是電影《萬箭穿心》中的橋段,很多人會說,那一定是婚姻中的兩個人有問題。是的,一段不幸的婚姻,總歸是人的問題。可是卻有很多段婚姻中的兩個人並不是大惡之人,甚至都是良善之人,可是湊在一起卻偏偏過不好。

夫妻雙方本該是最親近的人,是累了便可以去依靠的肩膀,是受到挫折時相互體貼慰籍的話語,可爲什麼過着過着兩個人之間卻成了互相傷害的利劍?

很多時候源於兩個人最初便是不適合的。而在婚姻的磨合期中,又沒有找到有效的調劑方式,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不斷放大,導致婚姻的不幸。

02

《萬箭穿心》可以從兩個視角來分析,第一是妻子李寶莉的形象塑造首先是時代的差異造成的自我認知偏差,她覺得自己是城裏人,哪怕是自己的丈夫當了官,自己也是比他高一等的人,頤指氣使。於是造就了她潑辣蠻橫的形象,把她柔軟的那一面深深地埋藏了。

比如李寶莉當着自己丈夫的面跟閨蜜說:憑我的長相,追我的人不少,我選他個鄉下人,是他的福氣。

其次是李寶莉與兒子的溝通問題,她和兒子小寶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緊張,致丈夫去世後,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更降到了冰點,兒子甚至拒絕與她交流,兒子認爲父親的死都是母親李寶莉的逼迫。即使李寶莉爲了兒子過得好一點,去幹重體力活,風吹日曬一干十年,兒子仍然不認她這個媽。

第二是丈夫馬學武的形象塑造:馬學武塑造一個憑自己本事打拼,走到了領導崗位的沒有背景的農村人物形象。

但他對於和妻子之間的關係一直是怯懦的,比如在搬家時,他聽到爭吵偷偷把頭探出窗外,看妻子與工人吵架,當李寶利抬頭向上看時,馬學武立刻把頭縮了回去。

馬學武一直自持自己是一個農村人的身份,在李寶莉這個城市人面前感到卑微,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儘管他的學歷文化都在李寶莉之上。

長期得不敢反駁,自我壓抑時,馬學武變成了一個軟弱,沒擔當,沒有承受能力的人。而正是這種壓迫,也使得馬學武在同事周芬的一句:“馬主任,生日快樂”之下淪陷出軌。

而長期性格的使然,也造成了當他得知是妻子舉報自己出軌,並且自己成爲了唯一的下崗人員後,選擇了跳江自殺。

03

在這段婚姻關係之中,我們沒法一概而論的說是誰的過錯。其實他們的問題只出在了三點上:

第一,沒有尋找到認知上的的門當戶對,一方怯懦一方強勢,造就了婚姻中長期的不平衡,這是把出現的問題一步步擴大化的根本;

第二,出現問題後,兩個人想到的辦法不是溝通,而是一個步步緊逼,一個不斷逃避。迥異的性格,讓他們的家庭責任也發生了顛倒,男人撐不起家,女人變得越來越強勢霸道;

第三,好的夫妻關係是要共同進步的,而在《萬箭穿心》中丈夫馬學武是一直在前進的,他從一個鄉下人變成了城市工人,又從車間工人變成了廠辦主任。而同樣的時間條件下,妻子李寶莉不但沒有共同進步,還被生活奪走了美貌和柔和。

有人說丈夫馬學武的卑微是妻子李寶莉的逼迫促使的,所以妻子李寶莉是“惡”的。可是她卻能在比她經濟上更不如的何嫂面前幫他出頭,並在對方危難之中雪中送炭,借錢出力。

也有人說兩個人婚姻的問題出在馬學武沒有一點男子氣概和擔當。可是他與情人相處時,卻能下意識地面對奔馳而來的車輛,護住對方。

所以很多時候真的感情沒有對錯,沒有善惡,只有適不適合。“合適”的感情會幫助你在婚姻中增加磨合的耐心,尋找到平衡點,減輕生活的苦與累,這纔是婚姻裏最重要的。

--END--

作者簡介:張平,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知名情感自媒體。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