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動會現場

10月28日,陝西省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啓動會在延安市延長縣舉行。陝西省副省長魏增軍出席並宣佈全省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正式啓動,陝西省政府副祕書長魏穩柱主持啓動會。陝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講話。延安市副市長張強致辭。陝西林業集團董事長方有爲介紹了基地建設情況。延長縣縣長曹林虎,西鄉縣副縣長趙億謀分別作了表態發言。

陝西省副省長魏增軍宣佈全省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正式啓動

陝西省政府副祕書長魏穩柱主持啓動會

啓動會現場

根據《陝西省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9—2035年)》,陝西將在53個縣(市、區),通過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等措施,着力培育鄉土樹種,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努力營造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到2025年,建成國家儲備林基地168萬畝,其中人工林集約栽培21.84萬畝、現有林改培146.16萬畝。長城沿線重點發展側柏、油松、樟子松、榆樹、楊樹、旱柳等生態儲備林和大徑級用材林;黃橋林區重點發展遼東櫟、柴松等工業原料林和大徑級用材林;關中北山重點發展遼東櫟、七葉樹、梓樹等工業原料林和生態景觀林;秦巴山區、漢丹江兩岸重點發展栓皮櫟、樺木、漆樹、櫸樹、椴樹等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到2035年,達到420萬畝,其中人工林集約栽培54.6萬畝、現有林改培365.4萬畝,一般用材林基本實現自給,珍稀用材樹種種植面積穩定擴大。

陝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講話

儲備林 儲備生態、美麗和幸福

黨雙忍指出,儲備的不只是林木,儲備的還是生態、美麗和幸福。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就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以綠治黃”方略,在生態空間由黃變綠的基礎上,推動淺綠向深綠轉變、由綠色向美麗轉變,加快生態空間綠色革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樹立起“投行思維”,各方共同努力,一起按下“十四五”陝西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快進鍵”。延河是延安的母親河,是黃河心臟地帶的一級支流,其最長河段就在延長縣。在延長縣舉辦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啓動會,加快延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和重大的政治意義。

認知空間特徵 做好科學規劃

黨雙忍指出,陝西處在全國心臟地帶,是唯一一個全境都在黃河與長江干流之間的省份。陝西秦嶺是祖脈秦嶺之芯,是母親黃河之芯,是黃土高原之芯。全省南北狹長,降雨量從北往南300毫米到1400多毫米的帶狀分佈,決定了帶狀植被分佈,也決定了生態空間帶狀特徵。

黨雙忍強調,根據自然環境特徵及其空間分佈規律,我省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從北到南可分爲陝北長城沿線生態修復區、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區、關中平原生態協同發展區、秦巴低山丘陵生態功能區,白于山區生態修復帶、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示範帶、關中北山綠色重建帶、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帶、漢丹江生態經濟走廊帶,即“四區五帶”。全省10市53個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縣(市、區),要找準位置,深刻認知區域生態空間特徵特點,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施策,確保基地建設有效實效高效。

創新投資機制 用好支持政策

黨雙忍指出,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到實施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是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深化林業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創新林業投融資體制的一個重要載體,是探索植樹增綠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各地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原則,結合實際,用足用好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投資支持政策,積極創新林業投融資機制及金融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領作用,財政資金、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合力,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提供堅強資金保障。

嚴格標準程序 抓好工程質量

黨雙忍強調,國家儲備林建設是國家木材安全戰略,也是一項生態空間治理的制度安排,一種國土增綠機制,爲實現大型營造林工程系統化精細化管理提供樣板示範。各地要嚴格按照《陝西省林業局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抓好推進落實,確保資金使用規範精準高效,確保基地建設高質量高標準,確保如期完成規劃任務。

陝西林業集團董事長方有爲介紹基地建設情況

銅川市副市長白崇軍,榆林市副市長馬秀嵐,農發行陝西分行副行長王智來,陝西省發改委、陝西省財政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國資委、陝西省林業局、國開行陝西分行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基地建設涉及的縣(市、區)政府、林業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及項目施工單位代表參加。

與會代表植樹現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