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常把自己最好的同性朋友称为闺蜜,而闺蜜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极其亲近的,女人许多的心里话即便再不想对别人说,对闺蜜却是毫不保留的。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是闺蜜之间的一大特点。

闺蜜的存在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女人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了棘手的难题或伤心的事情,闺蜜一般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和安慰,让女人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因为还有闺蜜在背后温暖无私的支持。

所以,有个关系好的闺蜜在身边,对女人来说是一件幸福又幸运的事情,值得珍视。

可是,有时女人也会看走了眼。她只知道傻傻地把对方当成闺蜜,毫无保留的付出自己的各种好,可对方却隐藏得很好,表面上情真意切,实际却心猿意马,口蜜腹剑,根本没把她当闺蜜。

当女人遇到这样的“假闺蜜”,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心寒与失望。

阿清很庆幸自己到新单位不久就结识了晓萌这样的朋友,她们俩同岁,只不过晓萌比她早一年在这家公司工作。上班的第一天,晓萌就对她热情相待,在各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让阿清的心里感到挺温暖,她打心眼里觉得晓萌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值得交往。

后来一谈,她们还曾在同一所学校读过书,这更让阿清增添了对她的亲近感。

因此,接下来的日子里,阿清和晓萌走得很近。她们一起工作,一起午餐,相互提供方便,让工作的时间也变得快乐起来。

在工作之余,她们还经常互相邀约着去逛街,郊游和品尝美食,也会不时地去对方的家中做客。总之,短短的两三年里,她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变成了无所不谈,没有秘密的好朋友。

而阿清也从心里逐渐把晓萌看成是自己最好的闺蜜,她经常在家人和亲友们面前不厌其烦地说着晓萌的各种事情,甚至连丈夫都感到妒忌了,他说她俩好得就像一个人。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阿清慢慢看清了她们之间友谊的实质,她们的关系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阿清的母亲突然病逝了,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她悲痛欲绝,赶忙请假回去料理母亲的后事去了。

阿清是家里的独女,母亲一直是她最亲爱的人,母亲的离去对她的打击很大。回家后,身处于那种哀伤的氛围中,阿清感到更加难过,一直不停地哭,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此时的阿清觉得特别脆弱无助,她从心里渴望能有一个人给予她一些安慰和开导,哪怕不说话,静静地陪在她的身边一会儿也好。可是,亲人们也都处在悲伤中,没人关注到她的感受。

得知阿清母亲去世的消息,朋友和同事们纷纷前来吊唁,阿清一一表示了感谢。但是让她纳闷的是,她最好的闺蜜晓萌却一直没有露面。

而她这几天最渴望出现的人就是晓萌,有最好的闺蜜在身边,她的情绪可能会好一些。

可直到母亲的后事处理完了,阿清也没等到晓萌的出现,甚至连一个解释的电话也没有。当然,她也没有委托别人帮忙随上礼金。

母亲去世,最好的闺蜜不露面不随礼,这件事让阿清万分不解,她实在想不出她不见面的原因。

阿清去上班后,晓萌再见到她时并没有显得尴尬,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有说有笑,仿佛这件事从没发生过似的。

只是,阿清的心里不舒服,甚至说有些介意。她不是在乎晓萌有没有花钱,而是介意她一直把晓萌当成最好的闺蜜,母亲去世时脆弱的她渴望能得到她的劝慰,哪怕是无声的陪伴,她的心情也会好一些。可从始至终,她都没能出现,这还像是一个闺蜜吗?

终于,阿清忍不住内心的疑惑,询问了晓萌没露面的原因,但晓萌的回答却让她的心凉了半截。

晓萌反倒很平静地说,请别忘了以前的事。随即,她讲了她不露面也不随礼的原因。

原来,前段时间她为儿子摆了百日宴,阿清没有到场,也没随礼金。所以,这次的事情她也不想去。她说这很公平,她就是这样一个现实的人,不想吃亏。

听了晓萌的解释,阿清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怎么回事,可她觉得委屈。

晓萌儿子百日宴的时候,她正在外地的医院陪母亲动手术,实在抽不开身。晓萌通知她时,她是想着转钱过去的,但因为忙碌和焦急,倏忽之间把转钱的事情给忘了。直到今天,得到晓萌的提醒,她才又记了起来。

对此,阿清非常自责,毕竟是因为自己的粗心而忘记了给晓萌发红包,确实不应该。

可同时阿清又想到,因为这件事晓萌就争长论短的斤斤计较,气量与格局也太小了吧?看来她平时表现出的那些热情和亲昵都是虚伪的,她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回事。把她看成闺蜜,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从那以后,阿清主动疏远了和晓萌的关系,尽管见了面还会有说有笑,但心里那种亲密的感觉再也没有了,她觉得这样的人不配做自己的闺蜜。

对女人来说,闺蜜应该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踏实的称呼。闺蜜的存在不只在于平时的吃吃喝喝与说说笑笑,在遇到困难时,在需要陪伴时,能够做到出手相帮,不小肚鸡肠的算计,才能算是真正的闺蜜。

如今,女人的身边都有许多好朋友,也愿意把她们冠以闺蜜的称号。可女人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有资格成为自己的闺蜜。

闺蜜的称呼很珍贵,只有那些能理解自己,愿意对自己真心相待,也不算计的人才称得上。而像阿清遇到的这种“假闺蜜”不要也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