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備受矚目。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重點研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問題。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即將順利收官之際召開的重要會議,是面對新形勢的應時之綱,是凝聚共識、標定方向、擘畫宏偉藍圖的創新之舉,必將堅定信心,爲中國乃至全世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同舟共濟創偉業,薪火相傳向未來。“五年規劃”作爲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在賡續昨天、創造今天、奠定明天的過程中詮釋着不同時期的歷史標識,推動我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尤其是“十三五”期間,中國全年經濟總量接近100億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我國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入新的臺階。“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是對外部複雜局勢的有序應對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矛盾的有力化解,更是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有效抗擊。而這些都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離不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離不開廣大人民羣衆的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爲謀劃“十四五”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一場場座談會開門問策,一次次深入地方考察調研,中央還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徵求“十四五”規劃編制意見和建議。毫無疑問,“十四五”規劃編制是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讓我們充滿底氣、更加硬氣。新徵程新要求,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十四五”畫卷徐徐展開,我們要瞄準目標、乘勢而上,在砥礪奮鬥中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麗篇章。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歷史實踐表明,黨的領導是國家長治久安、民族興旺發達、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夠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將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把黨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必須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健全激勵舉措,增強黨的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逐步提高黨謀大局、把方向、定政策、促改革的定力和能力。

改革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以改革創新推動事業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必須保持好、踐行好。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要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拿出更大勇氣、更強毅力、更多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在關鍵環節、重要領域持續推進改革,不斷激發新發展活力。另一方面,要牽牢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培育創新發展的優良環境,聚焦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加強基礎研究,積累原始創新,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催生髮展新動能。

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從“以人爲本”到“兩同步、兩提高”再到“一個都不能少”,堅持人民立場,永葆人民情懷,是我們一以貫之的根本準則。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聚焦就業、增收、醫療服務、社會保障等羣衆“急難愁盼”問題,以一抓到底的狠勁、一鼓作氣的拼勁、水滴石穿的韌勁,抓落實、抓兜底、抓保障,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把思想統一起來,把力量融入到“十四五”發展中去,緊緊依靠人民開拓事業新局面,我們定能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續寫新的光榮與夢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