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本地網絡帖子和視頻有不少傳言

說原市肉聯廠徵收地塊

發現漢代古墓

並挖到很多稀奇寶貝

各種猜想隨之而來

事實真相如何?

記者昨天通過採訪得知,因該地塊本來屬於鹽南漢墓羣的一部分,發現古墓不奇怪,但並非只有漢墓,也沒有網傳的挖到了不少寶貝。目前該地塊正由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按計劃進行發掘。

昨天上午,記者在位於開放大道的原市肉聯廠徵收地塊大門處看到,警戒線內,近處有三四名工人正在平地上用探鏟來回鑽探,遠處還有不少工人也在忙碌着,寫有“保護文物 人人有責”紅底白字的牌子豎立在場地中間,特別醒目。

因爲文物保護有相關規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沒有向記者透露更多的信息,但她說考古現場不想被外界打擾,尤其是在上空“黑飛”的小無人機對他們的工作有干擾。中午喫飯時間,在開放大道與青年路交界處,參與現場發掘工作的幾名工人都表示,目前已經向下開挖1米多,出土了部分文物,還沒有挖到特別亮眼的寶貝。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文化遺產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市肉聯廠徵收地塊屬於鹽南漢墓羣的一部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條例》和《江蘇省文物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先由市博物館組織考古專業人員對該地塊進行文物調查勘探,探出漢代到明清墓葬幾十處,並按程序上報省文物局,省文物局已委託江蘇省考古研究所來鹽開展現場發掘工作。

目前,各項工作在省文物局和省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正按照計劃緊鑼密鼓地進行着。該工作人員呼籲:“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各種遺蹟和遺物,它們大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和專業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才能更好地對城市發展變遷進行研究。對原市肉聯廠徵收地塊考古發掘,不是看是否挖到多少值錢的寶貝,而是通過發掘和整理,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明,包括當時的喪葬制度和風土人情等,重點對當時的社會形態,最大程度還原、解讀和文化傳承進行研究。同時也懇請廣大市民積極支持關注該地塊的考古發掘工作,爲考古現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原市博物館考古部主任、副研究館員王愛東曾多次參與漢墓考古發掘工作,他說:“鹽阜地區考古發現了大面積漢代遺址和漢墓羣,出土了珍貴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等。鹽南漢墓羣是指市區南部漢墓的集中分佈地帶,主要沿范公堤(現開放大道)西側分佈。原市肉聯廠徵收地塊緊靠范公堤,期待這次考古發掘能有新成果。”

審覈 陸 輝

編輯 顧善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