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網、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周瀟梟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佈,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並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先來看看有哪些要點:

“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涉及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文化教育、生態環境、對外開放等九個方面。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羣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個方面。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全會還在全面深化改革、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優化國土空間佈局、優化國土空間佈局、推動綠色發展、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方面指出了發展方向。

全會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五中全會公報速覽

1.當前形勢:國際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鉅,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會議指出,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2.2035年將是怎樣的圖景?中等收入羣體顯著擴大

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這就是: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峯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羣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到2035年,我國的經濟、科技、治理能力、文化、教育、人才、體育、健康、生態、居民收入、安全等各方面將有明顯提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中央明確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外界此前對“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收入分配改革”等寄予較多期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應該把“中等收入羣體倍增”確立爲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目標,通過提升人力資本、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暢通橫向流動渠道和縱向發展階梯,讓10億左右中低收入者邁入中等收入羣體行列,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形成擴大內需的強大支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應該提出另外一個目標,就是中等收入羣體倍增。也就是,由現在的4億人左右,用十年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能夠達到8億-9億人規模。壯大中等收入羣體,提高他們的收入、擴大消費,是擴大國內大循環的主要着力點。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撰文表示,有機構測算,若中等收入人口保持每年7.2%的增速,十年後中等收入羣體規模將翻一番,這種規模增長將使未來十年GDP增長率年均提高0.5個百分點。應繼續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安全網,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更好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旺盛需求潛力。

3.“十四五”主要目標:經濟增長潛力充分發揮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邁出重大步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不同於“十三五”時期提到“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未對經濟增速有過多強調,而是要求“增長潛力充分發揮”。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潛在增速如何呢?市場有不同的測算。

劉世錦曾表示,他們的團隊一直在研究潛在增長率的問題,最後算出來,2020年到2025年的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基本上都在6%以下,在5%到6%之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報告指出,此次疫情將加速經濟進入中速增長平臺的進程,“十四五”時期年均增速將下降至5.0%-5.5%左右。不過,我國經濟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消費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創新引領的特徵更趨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考慮到“十四五”期間大國博弈的深化,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趨勢性、深層次的,以及我國深化改革和“雙循環”戰略的進一步落實,在多種不確定性因素作用下,我們的規劃應該要有一定程度彈性,“十四五”增長目標可設定在5%左右。如果我們能在“十四五”期間迎來一輪改革紅利、人力資本紅利、技術革命,就能開啓新的局面。

4.科技自立自強、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科技創新戰略、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綠色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平安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等重點內容,有望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有單獨章節加以呈現。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全會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更好結合。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全會提出,優化國土空間佈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佈局和支撐體系。要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爲、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要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全會提出,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要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質量效益,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推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協調發展,優化國防科技工業佈局,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全會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證券時報網、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周瀟梟)

往期推薦

跌跌跌!一週不到iPhone 12跌破發行價,店主感嘆:再也不是原來那個年代了

資本玩家周亞輝

獨家丨 老股東親述:易果生鮮如何從寵兒走到破產重整?能否逆勢翻盤?

韓國“經濟總統”離世,“後李健熙時代”的三星走向何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