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裏,天朗氣清,日頭正暖。古田翠屏湖畔的利洋村顯得格外的喜慶,漫山的柿子林掛滿了黃澄澄的果實,紅紅火火。村子裏也忙碌了起來,山路上時不時可以遇見採摘柿子的農戶,滿載着一筐筐的豐收和期盼穿行。

作爲當地最主要的經濟收入,這熱火朝天的採摘季,好似流動的血脈一般,盤活了整個山村。

黃澄澄,撐起一家人的希望

楊麗萍 32歲

每年農曆八月開始,整個利洋村便開始爲柿子忙活,隨處可見的澄黃色,以及空氣中瀰漫着曬秋的柿餅清香。

走在村道上,大老遠就看見兩位老人正忙着把成筐的柿子裝車,打包好的一籮筐柿子幾十斤重,兩人一左一右一抬,動作麻利,一氣呵成。他們正是楊麗萍的公公婆婆。“今天有一批柿子要裝車發往省裏的水果批發市場,希望能賣個好價錢。”身患重病,楊麗萍,只能歉疚的在一旁,不時搭把手,叮囑幾句小心的話語。

屋裏尚有數十筐的柿子都已經打包完畢,整裝待發。一場大病讓楊麗萍身型清瘦,前幾年確診的鼻咽癌,治療費用繁重,讓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貧困的境地。今年春天,爲了添補家用,楊麗萍上山挖筍,不想卻發生了意外,摔傷了脊椎,從此她便再也不能幹重活。100棵柿子樹,200棵李子樹是家裏的全部經濟來源。李子產量和售價不高,柿子則成了全家人的希望。

“今年天氣異常炎熱,雨水少,導致蟲害加劇。李樹一夜之間掉果很多,爲了防止繼續掉果,減小損失,不得不提早採摘青李。一斤三五毛錢,賣給李幹加工廠做原料。收成還抵不上養護成本的支出。”言語間流露出更多的是她對天災的無奈。

爲了能把柿子賣上好價錢,楊麗萍的丈夫這段時間常駐省裏的水果批發市場。賣一批,回來採摘一批,再去賣一批。因爲家裏缺乏壯勞力,他也只能這樣來回奔波營生。

家裏靠兩位長輩,打理分揀、裝車之類的零散活。兩個女兒,大的上小學三年級,寄宿在縣城的學校裏。小女兒還小,留在身邊,上幼兒園大班,給這個忙碌的家裏增添了幾分童趣。就這樣,一家六口,年復一年守着這片柿子過活。

當被問到未來有什麼打算的時候,楊麗萍一臉茫然。“我們也沒有其他門路,也不會做其他事情,以後就是繼續把家裏的果樹打理好。希望柿子越長越好,希望都能賣上好價錢。”

只要柿子好了,他們的生活就會好,希望就一直在。

生活就該像柿子一樣甜蜜

林世語 40歲

見到林世語時,他和母親正在廠子裏忙着挑揀柿子。今年他家的柿子長勢喜人,果子大,品相好。市場上早已傳開,專做高端渠道的商家,從他手上預定了一批品相上好的柿子。他們正忙着分揀,裝箱。

林世語話不多,大部分時間注意力都在集中在手上的活計,麻利幹練。豐收的喜悅溢於顏表。按照目前的採摘形勢來看,他們家的300多棵柿子樹,將在今年迎來大豐收。接下來期盼的是能賣上一個好價錢。

在他們身後近百筐已經打包好的柿子整排列,蔚爲壯觀。炮彈柿有其獨特的性質,剛剛採摘的果實無法直接實用,會呈現苦澀的口感,需要打包、裝袋、密封,放置一段時間,一袋一筐,筐子上寫明封口的時間。一件件打包得妥妥當當,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苟,就像是在照顧他那未滿週歲的孩子一樣細心,也許這便是他守護幸福的方式。

按照封口時間先後一批批銷售,放置十來天后的柿子逐漸顯現出黃裏透紅的顏色,便可以食用了。削皮直接品嚐,口感脆甜,區別與軟柿,別有一番風味。在他的嘴裏,這大概就是幸福的滋味。

“娃娃八個月大了,孩子他媽在家裏照顧着呢。一會她也過來幫忙。”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眼裏已經在憧憬着未來。

潦倒了大半輩子,卻在不惑之年,成家立業,老來得子。這其中要數柿子的功勞最大。早年的林世語獨自守着那片祖上傳下的柿子林,卻迷失了自我。也許是突然間太過沉重的擔子,讓他一時不知所措。

而今,也正是柿子讓他重新找回生活的願景和企盼,妻子賢內助,八個月大的新生兒,是他爲之努力的目標和動力。而柿子大豐收,是上天給予他的最大褒獎。

於他而言,柿子就像是活脫脫的生活寫照,只要用心打理,苦、澀過後,就是清脆的甜蜜。

柿子的門路,就是村子的出路

林壽敬 52歲

翠屏湖,羣山環抱,層巒疊嶂,空氣清新。湖畔的利洋村佔盡了地理氣候上的優勢。祖祖輩輩,勤勞的當地人耕耘勞作,打下了利洋水果的一方天地。

林壽敬,利洋村委黨支部書記。作爲土生土長的利洋人,他還有着另一層身份,村裏衛生所的赤腳醫生。走家串戶,他熟識利洋的每一戶人家,清楚的知道村民的需求和願望。在他的領導下,村裏創辦孝老食堂,服務低保、五保、高齡老人。與時俱進,新建利洋黨建、村史館。他親眼見證着利洋近幾十年的發展與變遷。

“早在二十年前,村裏的主要經濟作物是水蜜桃,並且名噪一時。但由於水蜜桃厭土的生長特性,一般來說種植10年左右,便無產量。利洋的發展也陷入了困境。”哪怕是靠山喫山,也面臨被迫作出選擇的時候。

在大面積種植柿子的今天,利洋再次陷入困局。“利洋柿子的品質一直很好,但是賣不上好價錢。柿子大量上市後價格還得再降一降。而且農戶主要是批發銷售,利潤註定是要讓中介商賺走一部分。”講到此,林壽敬頗爲無奈。對於經濟收入主要靠柿子的利洋人來說,價格決定着一整年的光景。

“宣傳是當務之急,是最重要的!柿子好,知名度卻不夠,沒有人會買的。只有知名度打開了,纔有利於後期實現線上銷售,直播銷售。”作爲村支書,在柿子這件事上,他一直不遺餘力,並創辦了支部領辦合作社,以期尋求更多資源宣傳利洋柿子。

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利洋村很可能無法舉行大型柿子豐收節。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碧桂園帶來了希望。在瞭解到相關困難情況後,碧桂園主動與利洋村溝通,積極消除了疫情影響因素,正式將柿子豐收節提上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柿子節活動將作爲碧桂園扶貧公益行的一站,通過“助農消費”策略協助本屆柿子節舉辦。一位碧桂園扶貧志願者介紹:“我們從活動前後期宣傳,活動場地佈置,舞臺搭建,直播帶貨主播邀約,出錢出力,全面介入。同時我們也訂購了幾千斤的柿子,作爲對柿子銷售的直接支持。並且在活動結束後,還將舉辦面向全社會參與的,以利洋生態美景、古民居、利洋柿子相關的主題攝影比賽。我們希望通過二次活動傳播,再一次把利洋村、利洋柿子推到公衆面前,助力利洋發展。”

碧桂園一系列動作,幫助利洋柿子打開了一條全新的門路。特別是導入的主流權威媒體海峽都市報對柿子節的線上直播和直播銷售。給了利洋柿子一個在公衆面前曝光和露臉的機會,再加上大企業和媒體的信用背書。一時間利洋柿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

利洋柿子節當天,熱鬧非凡。這個只有300多戶的小山村,湧進了2000多人。利洋柿子一下子“紅”了,當天線上線下成功交易了2000多斤柿子,還帶動許多遊客前來遊覽觀光。

一切正如林壽敬期待的那樣發生,利洋的希望插上“翅膀”飛出了大山。而這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將倒逼農戶散戶不斷堅持做好果園管理,提高水果品質,促進整個柿子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柿子的門路,就是村子的出路。

再過幾個月林世語的孩子就滿週歲了,那時柿子的銷售季也結束了,他可以用心給孩子籌備一場盛大的週歲宴。楊麗萍的身體已在恢復中,丈夫也即將回鄉,一家團聚。林壽敬則開始探索利洋柿子採摘遊和農家樂……一切都在變得更加美好。只要有愛,就有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