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孩子母親表示,以前,老師晚上批改作業的燈光總是亮到很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作業變成讓家長批改了,平時上班已經很忙很累了,回家還要給孩子批改作業。

有時候還要完成“家長陪同作業”,例如“家長摘抄”,錄製孩子“跳繩、仰臥起坐、體前屈”的運動視頻,不僅頭疼,也力不從心。

近期,山西太原市教育局發文,主張爲家長減負,包括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嚴禁要求家長點贊、投票、轉發各類信息等舉措,得到衆多家長點贊。

嚴禁家長批改作業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但是,直白地講,現在升學競爭性強,學校教育這個事情光靠老師是做不好的。

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不是累不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最可怕的是孩子的作業全是對的,老師根本不知道孩子們哪裏掌握的不好。

升入初中,一個數學老師一般至少要帶兩個班,近百名學生。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時間基本在半個小時以上,老師批改一份作業哪怕是兩分鐘,大約也要三個小時。老師每天上課以外,還要有其他的事務,所以未必每天能抽三個小時批改學生的作業。

即使能夠把作業全部批改完,也不過是僅僅知道學生哪些題出錯多,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對學生在作業上犯的錯誤做詳細的指導。

有錯題怎麼辦?一般是在第2天上課的時候講解出錯率最高的問題,也會詢問學生“還有哪些題要問一問?”

如果學生的錯誤不是這些共性的問題,或者學生不願意主動向老師提問、不習慣反思錯題,老師又不能“拎着耳朵叮囑”,那麼學生的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難道要責備老師不負責任嗎?當然不能。因爲老師不是面對一個學生,他面對的是近百個學生,要保證這些學生的學習進度滿足教學大綱的規定。

老師批改作業是天經地義,可是,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可以有效督促孩子的學習,彌補老師不能“面對面管教孩子”的“缺陷”。

所以,家長如果有時間、有能力批改和檢查孩子的作業,有能力對學孩子在學習上進行一定的指導,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要好過沒有家長督促的孩子。

哪怕家長沒有精力、沒有能力批改孩子的作業,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不懂,也要想辦法讓孩子學會“怎樣去更正錯題”、“怎樣去養成孩子的學習習慣”。

如果簡單地認爲把孩子往學校一送,自己什麼都不用管,當個甩手掌櫃,孩子就一定能夠成才,那隻能是說太天真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對孩子的未來有一定的期許,就要多花一些力氣督促和檢查,爭取得到好的結果。爲什麼重視教育的家庭,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就是父母的原因嗎?

在實際教學中也發現:家長對照老師給的標準答案批改一下孩子的作業,或者檢查一下孩子作業的改錯,對孩子提高成績是有幫助的。

嚴禁家長批改作業,贏得衆多家長點贊,但是,家長的理解還是有偏差。爲了孩子能提高那麼幾分的成績。

家長哪怕很反感批改孩子的作業,也最好能夠抽時間來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不是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也不僅僅是批改作業的對錯,而是重點檢查孩子對錯題的理解和改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