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科院海洋所聯合唐山海洋牧場公司開展大規模海草修復工程

海草牀中的魚、參、貝

海草退化已成爲公認的全球性問題。我國海草牀同樣面臨着嚴峻的退化形勢,海草的保護和修復已成爲當前最迫切的需求。日前,中科院海洋所與唐山海洋牧場在唐山國際旅遊島海域開展大規模海草牀修復工作,一次性播種海草種子100萬粒,是國內目前最大規模海草種子種植工程。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類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其形成的海草牀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海草牀,不僅可爲漁業生物及珍稀物種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來源,而且能夠淨化調控水質以及營養鹽循環,還具有護堤減災和氣候調節等功能。然而,長期以來,海草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人類活動導致的海草牀退化一直在持續。

唐山海草牀

唐山海域海草牀,是目前國內發現面積最大的海草牀(29.17 km2),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單種(鰻草)海草牀。但該海草牀同樣受到嚴重的威脅,受漁業生產作業等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影響,導致部分草牀區域開始呈現斑塊化。

項目組前期通過多次實地考察,根據海草生長習性確立了適宜的海草修復區。2020年10月中旬,項目組成員通過泥丸播種法和底播法播種鰻草種子100萬粒,後期將持續進行恢復效果追蹤。此外,項目組於2018-2019年運用直插法、根莖綁石法等方法在該海域開展了多次莖枝移植修復工作,修復效果顯著,海草成活率均達90%以上。

海草牀修復有助於維持和提高海草牀分佈範圍及其生態服務功能。項目組專家周毅研究員強調,新修復的海草牀,將顯著改善國際旅遊島附近水域水質混濁現狀,使得“水變清、底變綠”;同時,將爲國際旅遊島海域衆多海鳥和漁業資源提供棲息、覓食、產卵、育幼的場所,蓄養更多漁業資源,並不斷向周邊海域海洋牧場輸送,進而促進當地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海草播種現場

海草牀中的魚、參、貝

信息來源:中科院海洋所 文/圖 徐少春 張曉梅;現代化海洋牧場

轉載請註明信息來源及海洋知圈編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