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國總共生產了134架F35,可以說是目前生產速度最快的五代機,至今爲止總共已經有435架F35交付美國及其盟友使用,然而這離F35預計3000多架的訂單還有巨大的缺口。但是近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埃倫·洛德宣佈將推遲F35全速率量產速度,也就是說F35仍將維持每年約100架的小批量試生產,按照這樣的速度需要至少30年才能生產完全部F35,而到那時候,六代機早就已經服役了,F35將完全失去優勢。

事實上,進入今年以來,F35已經在進一步減速,根據美國軍方預計,2020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交付121架,這不僅比2019年少了13架,也比計劃中的141架少20架,而主要原因據稱是整個供應鏈零部件的製造速度嚴重減慢,直接連累了F35的量產速度。這不由讓人聯想到我們之前宣佈的對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內的美國相關軍工企業的制裁。

事實上洛馬公司在我國並沒有多少相關的民用市場份額,那麼我們如何拿捏住他們的七寸進行精準制裁呢?答案就是稀土!近些年來隨着我國稀土出口不斷縮緊,美國也開始重啓一些本土稀土礦,但是目前美國80%的稀土資源仍然依賴於從中國進口,尤其是重稀土和一些稀土加工產品。在主要的35種關鍵稀土礦物中,美國目前只能小批量生產其中的大約21種,另外14種是完全沒有能力供應自身所需的,只能選擇從中國進口,可以說這是美國軍工業目前最大的軟肋。

根據相關統計,每生產1架F-35需要耗費大約400公斤各類稀土,其內部大量的金屬合金零部件、雷達元器件、隱身塗層、導彈導引頭都必須加入稀土元素改變和提高其基礎物理化學屬性,如果稀土供應出現問題,必然會影響其生產速度。我國今年以來已經兩次宣佈對洛馬公司的制裁,對於美國的稀土供應想必已經大幅減少,並且很可能會禁止爲洛馬相關軍工企業提供稀土產品。

不過稀土供應很可能還不是F35推遲全速生產的唯一原因,稀土雖然很重要,我們也確實是全球最大稀土供應國,可是美國並非沒有破解之道。美國在今年已經啓動國防生產法案,不僅加大了本土稀土礦的重啓,還將在愛爾蘭、巴西、澳大利亞等地加大稀土開採力度,其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要擺脫對於中國稀土的依賴,所以切不可過度高估稀土對於美國國防軍工業的影響,畢竟礦產資源並不是無可替代的。

實際上除了稀土之外,F35本身的設計缺陷纔是影響其生產進度的最主要原因。F35服役至今不到十年,卻已經發生了多次墜毀事故,甚至還因爲油料供應系統故障而全面停飛,這讓外界嚴重質疑其安全可靠性。除了安全性差之外,F35的戰鬥力也被認爲無法匹敵中國的殲20以及俄羅斯的蘇57,F35使用單發設計,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能力,體型短粗,隱身能力也達不到五代機要求,更爲重要的是其過度看重多功能性,導致F35最重要的空戰性能位居五代機最後。在宣佈推遲全速率生產後,美國國防部表示將對F35進行新一輪全面測試,其目的很顯然就是要在下一輪生產中進行改進升級,以避免完全被中俄超越。

▲九月底與加油相撞後墜毀的F35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