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作爲目前體型最大的五代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接近40噸,體格大的優勢不言而喻,殲20光是內油重量達到了12噸,最大航程約40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1500公里。相比之下,俄羅斯的蘇57內油量11噸,最大航程3500公里,而F22內油量只有10.2噸,航程更是隻有3200公里,因此也被嘲諷爲最短腿的五代機。不過F22雖然較爲腿短,可是依賴美國遍佈全球的各類軍事基地,也完全可以深入中俄腹地進行攻擊,相對之下,如果要從我國內陸機場起飛進攻第一二島鏈附近的目標,以殲20目前的作戰半徑還是稍顯不足。

▲全世界三種五代機體型對比

要提高戰鬥機的作戰半徑,無非就是兩種選擇,第一就是進行空中加油,第二則是加掛副油箱。殲20在試飛階段曾經被人拍到掛載4個副油箱的野獸模式照片,說明其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充分考慮到未來的作戰需求。根據體型推測,這4個副油箱的容量大概在2400升上下,以航空燃油的密度約約0.8公斤/升計算,那麼4個副油箱的燃油重量就是約7.6噸。按照殲20目前的油耗水平,足以讓其航程延長約60%,至6400公里左右,那麼算上滯空格鬥時間,殲20的作戰半徑將可以達到2800公里以上,這樣就足以從我國東部機場直接奔襲美軍關島基地,直接截住F22和F35增援彎彎的空中通道。

▲加掛4個副油箱的殲20驗證機

但是五代戰鬥機攜帶副油箱實際上有着天生不足,因爲殲20的氣動佈局是通過大量風洞試驗後設計出的幾乎完全沒有突出部的超隱身外形,而巨大的副油箱嚴重破壞了整機的氣動佈局。這不僅會導致殲20失去超音速巡航能力,還會讓殲20的雷達反射信號急劇增加,也就失去了隱身的意義。在加掛副油箱的情況下,殲20如果要想遭遇F22爲主的美軍五代機,即便是空警2000和殲16電子戰飛機輔助,也很難有勝算。

▲殲20內置彈艙

不過按照未來可能的作戰情景設想,在第一二島鏈被我國東風21、東風26、東風17等反艦彈道導彈(高超武器)全面壓制的情況下,我國海軍完全能夠主導東亞大陸周邊2000公里左右的制海權,在052D和055等一大批區域防空艦加國產航母艦載機的共同策應下,也足以打通從沿海到沖繩關島附近的空域走廊,那麼殲20在這一地區飛行將不會面臨多大威脅。所以殲20只要在飛入第二島鏈500公里範圍內前將副油箱拋棄,仍然能夠以滿狀態進入戰場,伺機尋殲企圖進行干預的美軍機羣。

除了延長航程外,加掛副油箱實際上還有另外一重意思,殲20加掛副油箱基本上都是在黃皮驗證機的狀態下出現的,實際訓練中基本上沒有出現,因爲如果不是發生特別緊急的情況,殲20是不可能冒着被擊落的危險使用這種非隱身狀態出動的。那麼殲20很可能是利用加掛副油箱在做驗證武器外掛能力,以求最大程度規避風險。殲20雖然使用的是內置彈艙,但是依舊具備4個外掛點,而且這兩個外掛點都是重載掛點,如果連2400升的副油箱都能承受,那麼未來掛載鷹擊18反艦導彈或者KD88對地導彈也是不成問題的,一旦東南制空權被我們完全控制,殲20拿來當做殲16用也不是沒有可能。

▲F35野獸模式,實際上就是在犧牲隱身能力以後獲得強大對地攻擊能力

第二種延長殲20作戰半徑的方法自然是最流行的空中加油,相比一次性加掛4個副油箱而言,一次空中加油只能提升殲20約30%到40%的航程,治癒能力沒有前者強,但是好在並不會破壞戰鬥機本身的氣動佈局,不過爲殲20空中加油也並不是最佳選擇。由於我國周邊擁有大量的F22以及F35,進行多次空中接力加油的安全性並不高,很容易被敵人針對性攻擊。更爲重要的是,我國目前主力的轟油6只能一次輸油18.5噸,最多隻能同時滿足約3架殲20的需求,而伊爾78加油機雖然輸油量達到了60噸,可惜數量又太少,所以殲20加掛多個副油箱實屬無奈之舉。如果未來運20衍生的新版國產大型空中加油機大量服役,那麼殲20也就沒有必要再使用副油箱進行作戰了。

▲運20加油機未來必然將與殲20搭配作戰

說一千,道一萬,殲20雖然強,但是依賴陸地機場的天生屬性無法改變,不管使用什麼樣的方法延長航程都有無法避免的軟肋,所以一味的用殲20去搶佔兩千多公里之外的區域制空權那也是不現實的,因爲航母艦載機纔是遠距離奪取制空權的最佳利器。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加速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研發服役,加速003航母的建造下水,如果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實力能夠媲美甚至超越美軍的F35,那麼殲20只需要牢牢控制住臺海周邊空域即可,完全不需要勞師遠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