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發佈預防流感提醒

↓↓

季節性流感

即“流感”

最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

症狀包括突然發熱、

咳嗽(通常是乾咳)、頭痛、

肌肉和關節疼痛、

喉嚨痛和流鼻涕

咳嗽可能很嚴重

可持續2周或更長時間

大多數人在一週內從發燒和其他症狀中恢復,不需要進行醫療。然而,流感可導致高危羣體的嚴重疾病或死亡。

季節性流行主要發生在冬季,北半球從10月至3月,南半球從4月至9月。在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季節性流感可以全年發生。

避免感染流感的最好辦法

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

世衛組織建議對包括衛生保健工作者在內的高危羣體每年接種疫苗。人們最好在流感季節即將開始之前接種疫苗,以獲得最有效的保護,但在流感季節期間的任何時候接種疫苗仍能幫助預防感染流感。

01

誰的危險最大?

處在孕期任何階段的孕婦;

5歲以下兒童;

65歲以上的老人;

艾滋病毒/艾滋病、哮喘、心臟和肺部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02

如何阻止流感傳播?

當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將帶病毒的飛沫噴灑到空氣中時,流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它也可以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傳播。應採取預防措施限制傳播,人們在咳嗽時應該用紙巾捂住嘴巴和鼻子,然後扔掉,並經常徹底洗手。

黑龍江省疾控專家:做好個人防護 防範流感、新冠肺炎疊加風險

秋冬季節,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28日,記者就如何做好新冠肺炎、流感等各種疾病的預防,採訪了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病病媒所所長邢智鋒。

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病病媒所所長邢智鋒接受記者專訪

“防控責任千萬條,個人責任第一條。”邢智鋒表示,對於個人來說,預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最關鍵的仍是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仍然不能鬆懈,到醫院、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定要正確佩戴口罩,能有效預防很多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邢智鋒說,還要少聚集避免不必要的聚會活動,減少公共物品和部位的接觸,要持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保持健康、減少疾病發生。

防控責任千萬條 個人責任第一條

邢智鋒提醒,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公衆要繼續提高警惕,堅持做好個人防護:

勤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接觸生冷要洗手、走進家門要洗手,這是切斷病毒傳播的關鍵環節。

常通風:不僅要生活環境常通風、工作環境常通風,更是指我們要處於通風良好的環境下。

喫熟食:避免生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生熟分開。

用公筷:這是用餐禮儀的重要體現,避免了疾病在用餐時進行傳播。

講衛生:除了日常居住、生活環境的衛生保持,還需要家庭成員之間有單獨的飲水杯子,洗漱用品等。

保持社交禮儀:在咳嗽、打噴嚏的時候捂住口鼻,在與人交談時保持1到1.5米的距離,既有禮貌又可以防治疾病傳播。

有病就醫:有咳嗽、咳痰、打噴嚏等疾病症狀時候要到醫院就診,就診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時要戴好口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