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將進酒·君不見》

談到生活必需品,錢肯定是少不了的。不過隨着人們消費習慣的變遷,紙幣似乎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絕大部分人選擇使用線上支付方式進行消費。雖然支付習慣變化巨大,但政府並沒有停止紙幣的發行,到目前爲止,我們的人民幣已經發行5套出來。對於人民幣上所印刷的圖案,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偉人毛澤東。其實,我們還忽視了另一個重要的點,人民幣上除了有毛爺爺頭像,還印着另1個人的名字,那麼他到底是誰呢?

紙幣最早起源於宋朝的交子,那時候,因爲銀錢攜帶實在不方便,人們纔將這些錢換成紙幣。考慮到用紙幣很多人可能會造假,於是朝廷在發行這些紙幣的時候都會在上面蓋上朝廷專用章,這樣一來,也打消了很多人制造假幣的念頭。現在的紙幣也有很多高明的防僞標誌,由於現在仿造的技術非常高明,政府在製造防僞標誌的時候也用了一定的技術。比如有一些反光標誌,有一些隱藏在紙幣裏面的標誌,這些東西都方便人們去辨別紙幣的真假,也給那些製造假幣的人增加了困難。

每一張紙幣可以說得上是一個藝術品,因爲不同面值的紙幣都有不同的畫面,這也是我們國家的標誌性建築、景點的大集合。很多人都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去這些紙幣上呈現的景點遊玩,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溫度。

關於第一代人民幣的誕生,最終還是要說到經濟發展,當時新中國才解放,新的政權還未建立,各個行政區的紙幣不統一,影響了大家的消費範圍。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發行第一版人民幣,大大促進了經濟發展。設計創造伊始,人民幣取景於人民。早期發行的人民幣,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淳樸的老百姓的笑容,這也是當時設計者的設計風格,他想把當時淳樸自然的民風傳承下去,雖然人民幣一再更改版式,但大體趨勢一致。

不過,人民幣從第一版到第五版,還是發生了很多變化,設計者雖然有一定的設計風格和理念,但也不是一成不變,人民幣變化的過程其實也是中國欣欣向榮的過程。到了第四版人民幣設計的時候,因爲其設計人員發生了些變化,所以我們看到的人民幣的風格也與以往田園風有很大不同。在第四版10元人民幣上,除了顯而易見的毛主席外,還有名畫《長江三峽》,雖然印在人民幣上的三峽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但我們不難想象真正的三峽是什麼樣子。

不過三峽大壩只是這版人民幣顯露出來的變化,如果有心,其實不難看出在這幅畫中,還有三個字母:ZQM。人們猜測這是當時這版10元人民幣設計者的名字。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ZQM是10元背後長江三峽這幅畫的作者。《三都賦》中寫道“經三峽之崢嶸,躡五屼之蹇滻”,這幅畫也大有氣勢。國家發現了這幅畫,就決定採用這幅畫用作背景,而當時的設計者爲了感謝、讚揚畫出如此名畫的作者趙啓明,便在人民幣後面這幅畫上加了隱藏標誌。

因爲如今生活的快節奏,可能大部分人注意不到人民幣上的這些變化和隱藏的祕密,不過,作爲中華兒女,面對這些傳承下來的經典畫作、久負盛名的旅遊景點,我們還是應該報以自豪之感。前人花費大量的心血將風景傳承,大自然鬼斧神工給我們最美好的視覺體驗,這些美好的東西、風景值得我們珍惜。同時,我們也應該自覺地傳承下去。每一版人民幣其實都是一個驚喜,我們每個人都在關注它的製作、檢驗和發行,因爲每個人都很期待新的東西又會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覺體驗。

參考資料:《三都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