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戰中日本的失敗,很大程度上被歸咎於其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招惹了美國。這種說法是有着一定道理的,畢竟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導致了美國的參戰。而美國擁有龐大的戰爭潛力,不僅在太平洋戰場上擊敗了日軍,還一度轟炸日本本土,摧毀了日本的戰爭基礎,加速了日本投降。

事實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有着兩套戰略方案選擇,一個是南下進攻東南亞,與英、美、法等列強開戰;而另一個則是北上進攻西伯利亞,與德國一起夾擊蘇聯,最終會師莫斯科。

南下戰略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因爲美國的參戰,日本輸掉了戰爭。那麼如果當初日本放棄南下,選擇北上和德國一起聯手對付蘇聯,結果會不會好一些。粗看之下,這個戰略是有着很大機會的。因爲日本不是獨自面對蘇聯,而是和德國一起夾擊。

瞭解蘇德戰爭的朋友都清楚,蘇聯在戰場爆發之初,劣勢很大,面對德軍的進攻幾乎是不堪一擊。短短五個月,蘇聯就被德軍突入境內一千多公里,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陷。蘇聯因此喪失了40%的人口和60%工農業產值。當然,損失最慘重的還是軍隊,據統計,在這場大潰敗中,蘇軍損失軍隊超過700萬。相較之下,德軍方面的損失僅在80萬人左右。

後來蘇聯完全是憑藉着廣大的戰略縱深,用空間換時間,堪堪擋住了德軍的進攻。與此同時,英美方面大量的物資裝備援助,也爲蘇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才幫助蘇聯反敗爲勝。

如果日本出手幫助德國,在蘇德戰爭期間,配合德軍從遠東向蘇聯發起進攻,那麼蘇聯便會陷入一個腹背受敵的境地。要知道,蘇聯僅僅是應付一個德國都夠嗆,再加上一個日本,那豈不是回天乏術?

事實上,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首先對於日本在遠東的軍事威脅,蘇聯方面早有準備,畢竟日俄戰爭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裏。而且後面雙方又在諾門坎有過交手,加上日本還是德國的盟國。從各種角度來看,日本都有理由進攻蘇聯,所以不得不防。

爲了應對日本關東軍,蘇聯在遠東部署了大量的軍隊,而且是在不斷增兵。在1938年6月,蘇聯以原遠東特別集團軍爲基礎,組建遠東方面軍。編有第1、第2集團軍和哈巴羅夫斯克軍隊集羣。

而當蘇德戰爭爆發後,遠東方面軍爲了防止日軍在遠東配合德軍發起進攻,依舊在不斷徵擴編。比如在1941年7月,蘇德戰爭剛剛爆發,遠東方面軍就增編了第25和第35集團軍,兵力增加到130餘萬。次年遠東方面軍還空軍組建了第9和第10集團軍,軍隊規模高達144萬。後來因爲支援歐洲戰場,遠東方面軍抽調了部分力量趕赴歐洲,但依舊保有百萬大軍的規模,這也是日後蘇軍出兵東北的基礎。

單就遠東軍事力量而言,蘇聯方面是完全有實力應對日軍的進攻的。對於當時的日軍來說,相比於東南亞那些不堪一擊的英美軍隊,蘇聯人顯然要更更加難以對付,之前的諾門檻戰役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要知道打東南亞和太平洋戰爭,日軍還有海軍配合,而打蘇聯,幾乎就是日本陸軍唱獨角戲了。

其次,即使日軍擊潰了蘇聯遠東方面軍,想要和德國人會師,還需要穿過廣袤的西伯利亞。對於日軍來說,這是一件比擊敗蘇聯人還要困難的一件事。因爲西伯利亞不僅地域寬廣,而且地處北疆,乃是苦寒之地,交通不便,環境惡劣。日軍所能依靠的就是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一旦蘇聯人將鐵路破壞,日軍就只能望雪興嘆了。

即使日軍頑強的穿過了西伯利亞,後勤補給一定是難以爲繼,而在他們面前,還有一道烏拉爾山脈,他們又該如何通過?不誇張地講,日軍如果選擇這條路,很可能會死在半路上。那樣日本可能堅持不到1945年,就投降了。

最後,也是最爲關鍵的一點,日軍能得到什麼?假設日軍成功突破了遠東方面軍的防線,通過了西伯利亞,越過了烏拉爾山脈,成功與德軍會師,迫使蘇聯投降。接下來所需要做的便是如何瓜分蘇聯,德國肯定是不會讓日本一個亞洲國家來染指歐洲的。

所以日本最大的收穫可能就是遠東,外加一個寸草不生的西伯利亞,頂多再加上一個中亞地區。這對於日本來說,其實是不太划算的,雖然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有着豐富的資源,但是開採難度很大,對於日本的工業基礎挑戰性很大。

相較而言,東亞地區,有着日本緊缺的大量戰爭原料,包括石油、橡膠、礦產以及大米等等。而且大部分都是現成的,搶來就可以用。最爲關鍵的是,日本可以一家獨佔,不用和別人分。雖說風險很大,但足以讓日本人鋌而走險。

因爲當時的日本等不了,蘇德戰爭爆發後,英美便開啓了對日本的全面制裁,停止了戰爭原料供應。而日本作爲一個資源緊缺的島國,大部分戰爭原料都是依靠進口,如今供給被斷,戰爭機器就面臨着無法運轉而停機的狀況。北上進攻蘇聯,不僅要付出巨大代價,資源緊缺的局面依舊無法解決

所以,南下成爲了日本方面最好的選擇。單從戰略角度而言,日本方面這樣的選擇沒有太大問題。首先他們進攻東南亞,可以得到自己短缺的物資。至於招惹美國,則是可以通過談判以及前期的海軍優勢,來爲自己爭取緩衝時間,甚至於放棄制裁。

他們認爲只要殲滅美國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利用美國重組艦隊的時間,日本完全可以利用東南亞的資源迅速壯大自己,到時候美國不得不承認既定事實。

只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美國對於戰爭的態度會如此堅決,而且過於高估了自己海軍實力。比如在中途島海戰中,面對實力遠遜於聯合艦隊的美軍太平洋艦隊,日軍居然打輸了。如此一來,日軍在不願接受失敗的情況下,只能是從主動局面轉爲被動,硬着頭皮和美軍硬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