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李树根。

作为男人,谁都逃不开一个困惑:为什么别人追女人那么容易,我却这么难?

倒不是打击,确实该!

俗话讲,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其背后的辛苦。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了别人一追一个准,羡慕的不得了,却忽略了别人背后的努力。

别人追求心仪姑娘之前,会潜心观察一段时间,了解对方的喜好,揣摩对方的心理,甚至连对方近期心情曲线都摸得一清二楚。

当他展开追求时,一定做足了准备,直击对方心房,开始命中注定般的精神交流。

你呢,仅仅停留在表面,看到她好看、有感觉,甚至连对方性取向都没搞明白,索性就扑上去了。

「你好,我喜欢你,可以做我女朋友吗?」

这顿操作,别说精神交流,最浅层的条件吸引都挨不上,成功的几率不亚于中个头等奖。

我们总讲,追求是一个过程,不要把它搞的只是一个决定。你要先消除彼此陌生感,然后通过方法一步步拉近距离,让彼此达成精神交流。

这事大概率就成了。

所以,追求成功=消除陌生感+精神交流。

首先,消除陌生感,美国心理学家就此做过一次实验,并得出一套如何与对方消除陌生感,快速达到精神交流的结论。

树根为大家整理总结成了《精神交流36问》,大家可以私信树根免费领取。

其次,如何进行有效精神交流,下面展开跟大家讲讲。

1.三种层次

既然要追求,首先要明白追求对方的三种层次。

一,浅层次「条件吸引」。

这个层次通常出现于彼此初识阶段,这种吸引由对方的外貌、穿搭、气质、物质等等表面条件决定。

这个阶段更像一场比赛,大家各自亮出自己的拿手本领,铆足了劲去惊艳对方。

可本领迟早会用完,段子不能天天编,礼物不能天天送,条件再好也会有人比你更优秀。

所以,浅层次交流仅仅是短期发展,彼此新鲜感消耗殆尽时,好感疲劳会使感情结束。

二,中层次「惯性相依」。

这个层次是在「条件吸引」基础上的发展,彼此接触后产生的惯性,也叫依赖。

比如,你知道她谈过几段恋情,她了解你的基本情况。接触过程中,彼此都会避开雷区,磨合出一个相处的舒适区。

久而久之,这种默契让人依赖。但彼此非常清楚,这种依赖仅仅限于不想孤独,它远没有达到通过彼此交流使自己身心愉悦的地步。

就像,你和妈妈讲话,往往有时候刚要张口她就知道你要讲什么,了解归了解,但始终无法精神共鸣。

因此,处于这个阶段的双方,关系仅仅是朋友、好朋友,距离恋人还差那么点意思。

三,深层次「精神交流」。

这个层次真的很高级。它的具体表现是,只要彼此愿意,他们可以讲到昏天黑地、彻夜不停,并且彼此在过程中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

但这不代表彼此不会存在分歧、争吵,只是他们往往能很快找到和解方式,并再次黏在一起。

双方就此成为彼此的命中注定。

彼此交流阶段不同,关系自然不同。这便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能轻易获得对方的认可,而有人却很难走进对方内心。

如果你留心过那些轻易获得对方认可的人精神交流的方法,你会发现这其实是有迹可循的。(详见树根为大家整理的《精神交流36问》)

2.如何产生精神交流

一,认同感。

认同感,是精神交流的门槛,也是产生精神共鸣的前提。

当你时不时表现出认同对方的想法、价值观时,就等于获得了对方颁布的“入门证书”。

长此以往,对方会视你与旁人不同。她遇到问题会第一个请教你,遇到低谷会第一个找你倾诉,遇到旁人不解的笑点会第一个跟你分享。

二,审美偏好。

你的审美,与对方重叠程度越高越好。音乐、电影,甚至偶像明星,审美越相似,讨论范围就越广。

慢慢的,你一言我一语,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话题越来越重合,审美越来越趋同,彼此的感情也在会越来越牢。

她对你的认同感会更加强烈。

三,保留自己,尊重对方。

与人交往中,一些人选择一味迎合对方,一些人选择一味迎合自己。

两者皆错,这样做的后果是彼此间误解越来越深,距离越来越远。

花点心思引起她对你的注意,找到她的兴趣点引起共情,这些都没什么不对,但总要有个度,一个保留自己又尊重他人的限度。

比如,娱乐圈模范夫妻邓超、孙俪。

邓超是个夜猫子,孙俪生活极其有规律,早睡早起;邓超无辣不欢,孙俪饮食清淡;邓超喜欢住北京,孙俪喜欢住上海;邓超做事随性,孙俪事事有规划。

这么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认识14年,结婚9年,感情如初。

怎么做到的呢?保留自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尊重对方。

为了孙俪,邓超选择住在上海,饮食尽量清淡、作息开始规律,陪孙俪运动,接孩子放学。

为了家庭,孙俪在片约纷至沓来之际,放弃高强度工作,把更多时间放在家庭上。

正如钱钟书先生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杨绛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可见精神交流多么重要,灵魂伴侣的爱情多么长久、坚固。

愿你也早日觅得灵魂伴侣。

好了,《精神交流36问》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大家可以私信树根免费领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