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終於要奔跑了。

儘管此前大衆汽車已經有過多款電動車型,但大家知道這些基本是“油改電”,而真正承載大衆汽車電動車帝國的是MEB平臺。10月27日,MEB平臺旗下首款國產車型——上汽大衆ID.4 X投產儀式在位於安亭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正式按下啓動鍵。隨着一輛黃色ID.4 X緩緩駛下生產線,上汽大衆首款ID.家族車型正式批量投產。

毫不誇張的說,很多中國消費者知道平臺這一概念,是從大衆汽車開始的。從最早的PQ25/PQ34/PQ46等,到後來以模塊化平臺命名的MQB、MLB,大衆的造車理念一直影響着汽車工業的動向。

無論MQB還是MLB,都幫助大衆在燃油車時代打下了龐大的江山,小到POLO、高爾夫大到邁騰、途銳,平臺可謂是大衆汽車致勝的“底牌”。

然而,以燃油車爲基礎開發的平臺顯然不能適應“新四化”趨勢下的消費需求。大衆汽車在2018年發佈了面向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時代的新能源汽車架構——MEB平臺。而在此之前的2016 年巴黎車展上,大衆就展示的I.D概念車。據稱,到2022年,集團旗下4個品牌將在全球增加27款MEB平臺車型,覆蓋範圍從緊湊型車到富有生活情趣的廂式車Volkswagen Bulli。

ID.4X正是上汽大衆首款ID.家族純電車型,使用全新的設計語言,擁有更加寬敞的空間、高效的電力驅動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比如封閉式前格柵、接近50:50的前後重量分配、550公里的NEDC續航、L4級自動駕駛輔助潛力等。

此次下線的ID.4 X也是上汽大衆成立36年來累計下線的第2300萬零一臺整車。據瞭解,基於MEB平臺,上汽大衆還將陸續推出大衆、奧迪、斯柯達品牌的車型。

在瞭解了ID.4 X的背景信息和車型概況後,我們今天的“主角”登場了。那就是這款車是在哪裏生產的,是如何生產出來了?27日,一品君來到上汽大衆這座MEB平臺專屬工廠,一探究竟。

上汽大衆新能源汽車工廠規劃年產30萬輛整車,總體投資超170億元。工廠於2018年10月動工、2019年11月首臺試製車下線、2020年10月迎來首款產品的批量投產。

來到工廠的第一感受是安靜,這與此前參觀其它工廠形成了強烈反差。沒有火花四濺的焊裝,沒有機械轟鳴的衝壓,看到更多的是自動化機械的“手舞足蹈”,這背後是智能化與數字化的“無影手”在掌控。

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這個工廠就是:自動化、數字化及節能環保,因此被譽爲大衆汽車集團全球範圍內的“智慧標杆工廠”。裝備自動化

據稱,工廠運用多項大衆汽車集團首次或國內首次使用的前沿技術,是上汽大 衆目前最先進、智能的標杆工廠。比如,工廠採用1400多臺工業機器人;車身和電池車間基本實現無人化全自動生產;廣泛應用高度自動化裝配和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擰緊、自動門板噴蠟、全自動合裝平臺、全自動儀表安裝、空中輸送線、AGV小車等多項新技術,取代傳統人工運輸及安裝。生產“雲互聯”

這是上汽大衆首個實現工業無線網絡全覆蓋的工廠。車間內佈置了大量的AP生產無線熱點,結合工業物聯網、雲存儲等互聯技術,實現系統集成、數據協同,構建智慧工廠管理平臺,打通信息流,實現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互聯互通。

工廠依託四大核心繫統:中央監控系統、智能設備管理系統、智能生產管理系統、能源智能管理系統。以中央監控系統爲例,它可以收集工廠各車間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物流、產品、質量、設備狀態等信息數據,實時監控工廠的生產狀態,使原本獨立的數據互聯互通,實現生產網聯化。工廠綠色化

一品君參觀下來,最大的感受是“緊湊”。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據稱工廠的佔地面積是其它相同規模新建工廠的三分之一,各車間通過連廊跨越市政道路,實現人車分流。另外就是工廠獲得了3星綠色建築評價,不要以爲三星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它可是最高級別了,而且還拿到住建部頒發的綠色建築設計標識證書。

在掌握了工廠的核心特點後,一品君帶大家走進車間。作爲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純電動汽車工廠,工廠在原有衝壓、車身、油漆、總裝四大車間基礎上,增加了電池裝配車間。

衝壓車間

衝壓車間主要生產單個車型的19個大型內外覆蓋件,比如常見的前後引擎蓋、門飾板、翼子板等。車間擁有兩條世界先進的舒勒伺服高速壓機線,總噸位達6900噸,最高衝次均可達18次/分鐘。你可以簡單理解爲,一分鐘造18個衝壓件。如上所述,此工廠將來會生產大衆、奧迪、斯柯達三個品牌共5款車型,因此這些衝壓設備採用了最先進的自動化換模和Tooling更換系統,可在5分鐘內完成整線換模。

衝壓車間還首次將重載型全向AGV應用到零件下線運輸中,最大載重達1.5T,使用磁條導航,支持全向車體直角拐彎,從衝壓線下線到零件存放庫區整個過程不再需要叉車。

車身車間

車身車間分2層結構,一樓主要是門蓋、底板1和裝配線。二樓主要是側圍、底板2、總拼以及報交線。據工作人員介紹,他每天車上下兩層樓的步數都能達到超過1萬步。

車間擁有機器人數量946臺,自動化率高達84%,是目前上汽大衆自動化率最高的車身車間。在這裏,每小時可以完成60臺白車身,可以做到每分鐘“下線”一輛車。

車間採用了大量智能製造先進新技術,其中At-line在線測量、EMS空中輸送、機器人全自動擰緊工藝、CMT+冷金屬過渡焊接工藝均是上汽大衆首次使用。以At-line在線測量爲例,這大衆汽車集團全球首個At-line測量工位。車身車間有 2個At-line在線測量工位,8臺測量機器人對白車身的零部件和關鍵部位實行100%的視覺在線檢查。與傳統測量工位需要將被檢車輛從生產線上運輸到測量區相比,在線測量可直接在生產線上抽取車輛進行檢查,有效節約運輸時間,提高檢測效率。同時結合工廠智能製造系統,實現了雲端數據覈對。

油漆車間

油漆車間是大衆汽車集團全球首創的高產能油漆車間,在這裏1小時可以完成120輛車的噴塗作業,達產後完成60萬的年生產量。有人可能會問,衝壓車間的“產能”不是隻有30萬輛/年嗎?那是因爲這個車間將來還同時供應MEB工廠與安亭汽車三廠兩個廠區。這意味着,未來可生產MQB\MLB\MEB三個平臺的車型共12款車型,是全球可產車型數最多、色彩最多的油漆車間。

總裝車間

總裝車間是目前大衆汽車集團自動化率最高的量產車型總裝車間,自動化率達26.2%,模塊化程度和柔性更高。它是上汽大衆首個全自動合裝平臺,通過自動擰緊及自動送釘技術,全程實現無人化;全自動儀表安裝機械手,它是大衆汽車集團全球首次應用的技術。

另外,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傳統車企車間沒有見過的裝配工藝,即PGD全玻璃車頂安裝工藝。即將投產的ID.車是上汽大衆首款採用全玻璃車頂設計的產品。全玻璃車頂塗膠安裝設備,是通過6個視覺攝像頭,來定位和識別從而實現自動塗膠、自動安裝。

電池車間

電池車間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工廠區別於傳統車廠的最大不同,不過越來越成爲未來汽車工廠的“標配”。上汽大衆新能源電池車間分上下兩層,但此次只給我們“解密”了一層的電池裝配線(二樓是電池殼體線)。

近期關於電動車起火的安全事故不斷,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裏生產的電池包通過了338項測試,遠高於國標測試要求(國際測試項目低於50項)。同時,爲了應對中國更加嚴苛的電池標準,上汽大衆自主設計了整套熱量控制系統,萬一發生極端情況,可控制5分鐘內明火不從電池殼體中冒出。電池包長壽命性能設計,遠高於8年(12萬公里)使用壽命(電池充放電循環測試達到1600次,每個循環相當於整車行駛350公里~550公里)。如果按照一週行駛800公里,即充兩次電計算。一年充電次數約100次。這意味着ID.4X的電池可以滿足16年的使用壽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