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看過咱們中國的地圖,那你有沒有想過,省與省之間的邊界線怎麼有那麼多彎彎曲曲的呀?這麼複雜的線是誰畫出來的呢?

今天咱們要說一說行政區的劃分。咱們中國是由34個省級行政區組成的。按理說一個省級行政區裏的城市,應該在各個方面都差不多,這個省應該是一個大家庭。但是你會發現,有一些地方雖然被劃分在某個省裏,但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風俗習慣,都跟這個省的大部分地方不太一樣,反而更像是鄰近的另外一個省。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有時甚至會覺得自己是鄰省的人。

政府在劃分省區的時候,爲什麼有時偏偏不把環境相似、風俗相近的地方放在一起呢?

中國地圖(來自標準地圖服務網)

說到行政區的劃分,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個事挺容易的。地球又不是完全平的,有山有水有河流。利用這些地形的起伏,不就很自然地把行政區給分開了嘛。

這種方法咱們一聽,確實很有道理。尤其是在古代,交通和通訊工具都不發達,這些天然的屏障就會特別影響人們的交流。所以,高山和大河從古至今都是最常見的省區分界線。看看現在中國地圖就知道了,山西省和陝西省,就是以黃河爲界的。山西省和河北省,就是以太行山爲界的。

但是,也有很多的例外。就比如說,在咱們國家的中間位置,橫着一座大山,這個大山叫做秦嶺。在古代的時候,要翻越秦嶺非常麻煩,只能在山坡上用木板鋪成道路。所以,秦嶺兩邊的人們交流很少,風俗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秦嶺南邊是一個盆地,叫做漢中盆地。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就跟南邊的四川非常接近。那麼說到這,你可能要想了,那應該把這塊地方跟四川劃在一起啊?但是不用看你地圖都知道,這個地方現在是陝西省的一部分。

爲什麼要做這種明顯違背常理的劃分呢?

這是因爲,雖然按照高山大河來劃分行政區有許多的好處,但這種方法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一些省份四面都有自然屏障的阻礙,就會形成一塊外界難以進入的封閉區域。在古代,這樣的情況就很容易導致軍閥割據。那麼你想想,皇帝們肯定是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的。

比如說四川就是這樣的。它的周圍都是山,尤其是秦嶺,把四川和北方的地區完全分割開了。在三國的時候,蜀漢這個國家就是利用這種地理上的優勢,和曹魏、孫吳長期抗衡的。

於是,爲了避免這種地方割據的現象發生,古人就認爲,不能完全按照高山大河來劃分省份,在一些地方要有意地破壞這種原則。漢中盆地就是在元代的時候劃給陝西省的,這種安排就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很顯然,這樣的劃分方法雖然避免了地方的割據,但是卻給行政區內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造成省份的劃分不符合自然地理的分界線。

後來,人們越來越覺得,應該把它改過來,按照自然分界線重新劃分省份。那麼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啊,這麼一改,方便了管理和交流,大家都會滿意了吧。其實問題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就比如說,位於江西省,臨近安徽省的地方,有一個婺源縣

婺源縣原來是屬於安徽省的。但是你想,如果它三面都被江西包圍,而且,和安徽連着的區域,還被山擋着,如果劃給安徽省,怎麼看都怎麼覺得奇怪。所以,在1934年的時候,當時的國民政府就下令將婺源從安徽省劃到了江西省。

這個決定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爲什麼呢?因爲在古代的時候,婺源縣是屬於徽州府的。徽州府就在咱們現在的安徽省內,安徽省的“徽”字指的就是徽州府。在此之前,婺源已經被徽州府管了一千多年了。這樣一來,婺源雖然三面被江西省包圍,但是它的文化卻和安徽更接近,而且與旁邊的江西省的部分差別很大。另外,在古代的時候,徽州的文化也是很繁榮的,婺源人一直對徽州人這個身份很自豪。

這樣一來,當婺源一夜之間被劃給了江西省,不但婺源人反對,徽州甚至整個安徽省也都一致反對。他們不斷地向政府抗議,要求把婺源重新劃給安徽省。等到抗戰結束後,抗議活動就愈演愈烈了。最終,國民政府只能在1947年宣佈,將婺源重新劃給了安徽省。

現在的婺源屬於江西省,爲什麼呢?那是因爲在1949年之後,婺源還是被劃到了江西省。但是,由於婺源縣並不是所有的部分都在山脈分水嶺的一邊,因此政府又把婺源縣進行了拆分,將分水嶺另一側的一些村子,留在了安徽省。這樣一來,兩個省就完全以自然地理來分界了。

在1949年之後,其實還有一些不太合理的省界,也被調整了過來。就比如說,你現在在地圖上找一下河南省與山東省的分界線,就會發現,河南省有兩個縣像楔子一樣伸入到了山東省的境內,哪兩個呢?一個叫範縣,一個叫臺前縣,它們這兩個縣非常奇怪。

剛纔不是說要對不合理的省界進行調整嗎?那這兩個縣看上去應該劃給山東省才合理啊?其實恰恰相反。如果你拿的是一張地形圖,你就會發現,這個楔子形狀的區域,南北兩邊和山東省之間都是以河流爲界的。南邊隔着黃河,北邊隔着金堤河,它是黃河的支流。這塊區域的最東邊,就是金堤河與黃河的交匯處。所以說,這個劃分方法雖然看上去很奇怪,但其實還是以自然地理來分界的。

那麼,這塊區域又怎麼就劃給河南省了呢?原因是一場大洪水。那是在1963年的8月份,整個華北平原的北部連降暴雨,很多地方三天之內的降雨量就超過了平常一年的降雨量。在當時,這塊區域內也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水,正當當地人全力以赴抗洪救災的時候,上游的洪水又順着金堤河排泄下來了,一下子就把堤壩給衝破了,然後把這塊區域給淹沒了。因爲這塊區域兩邊都是河流,沒有辦法泄洪,所以在當時,它受災就特別地嚴重。

等到洪水過後,人們就覺得,再遇到洪水的話,由於上下游分屬兩個省,相互之間很難協調起來一起抗洪。於是,就在第二年,中央政府就決定,把這塊區域劃給河南省。

不僅如此,這場洪水也改變了山東與河北之間的省界。在兩省交界的地方有一條衛運河。但是,從前兩個省卻不是以衛運河爲界的,而是交錯分佈的。河北省在河的南岸有許多塊土地,山東省在河的北岸也有許多塊土地。結果就是,衛運河兩岸的堤壩某些地段歸河北省管,某些地段歸山東省管。遇到大洪水的時候,這兩省就很難協調起來一起對抗洪水。於是,在洪水過後,兩省便重新劃分了省界,從此衛運河的北岸就全部劃給了河北省,南岸就全部劃給山東省了。

好了,今天先說到這裏,你還知道哪些行政省劃分的趣事,歡迎留言分享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