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控制中國的古代會萬古長鳴嗎?這個問題大概應該這樣考慮,中國古代爲什麼會出現孔子?而不是別的呢?

之所以孔子會出現,肯定是因爲孔子是適應了當時的需求。

我覺得孔子好像是最早提到網紅很像,是現在很多人推着車到處拍視頻。而且一走一個線路。

孔子的這種做法,再加上孔子當時的遊說和理論。一方面被統治階級所看重。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利益。另一方面孔子本身的品質確實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網紅的作用,而使得人們對他有些敬仰,當時的統治階級恰恰利用了這一點。

因爲孔子在各國遊說遊歷的時候,已經在很多地方起了很大的影響,這時候統治階級在利用他的影響,利用他的理論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更加容易了。

所以孔子的理論之所以被接受,不只是一方面原因的。等到被接受之後,再繼續發展下去就已經是沒那麼容易再改變了。

這種狹隘的理論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剝奪。自然是限制了中國很多方面的發展。

但是真正限制中國很多方面的發展,其實不是孔子的理論,不是孔子的出現。

我覺得更大可能是人性的缺點。是中國古代的人就有那些缺點,而那些缺點恰恰與孔子的理論不謀而合。

這纔是最要命的一點。否則只要有人覺醒。終究還是有可能會有曙光的。但是中國古代其實沒什麼人覺醒。

甚至寥寥無幾的幾個,也不知道怎麼發揚光大。這還是因爲中國古代人性的那方面的缺失!

所以如果沒有孔子,還有王子、宋子等等等等,總之,中國會出現一個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還是會這樣。當然那時候可能就不叫如家了,而是叫別的家,稱呼變了,本質還是一樣的。孔子只是過客。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脈相承的下去,當時還有孟母三遷。還有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還有中國的子不教父之過之類的。這都不僅僅是一個學說,一個理論就能夠完全左右的。

爲什麼中國古代的皇帝在推翻了一個朝代之後,忙不迭的就拾起孔孟那一套來統治自己的整個國家呢?但是他推翻的前朝就是用孔孟那套理論最終導致的。但是他們推翻之後,還照着那一套來,他們本質上就沒有那套覺醒的人性。

這纔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悲哀。而不是一套理論,幾個人的學說就能改變的。

而是當時中國古代的統治階級沒有任何一個在人性方面有突破的。即便是有他也沒有發揚光大,也沒有在這方面推出決定性作用的政策之類!

中國古代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放在皇室裏就是不把自己的皇室攥在手裏,不讓自己的臣民都聽自己的話,不用孔孟那一套怎麼可以安天下。

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實也是貫徹了這種本質。

這本身就是極大的諷刺。

所以中國這部分人性的缺點是骨子裏的,而不是從孔孟時候是開始的,而是到孔子這個年代,已經由原來的所有積累積累到了那種地步,纔出現了孔子!

孔子是隨着時代的潮流出現的。但是這個積累可能是從中國遠古人類出現的時候就開始了。

到了文化程度越來越大,越來越高,文字積累越來越多,表達方式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就出現了,孔子出現了百家爭鳴,最終儒家獨佔鰲頭。

之後這個儒家統治全國的這種形式,就在封建朝代鋪展開來。這種形式顯然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如果中國那時候發展科學,同樣能夠學習很多東西。

在沒有儒家思想之前,中國人好像不像是隨便愛打仗的家庭。也正因爲這樣,可能才發展出了儒家這種獨佔鰲頭的思想。

如果在中國遠古時代比較愛打仗,可能就不會發展出來儒家!

這跟國外的愛比刀、武士比劍、拿槍對射之類的,他就發展不出儒家。甚至他對儒家思想並不感興趣。他們崇尚的是自由。

但是自由過了度顯然也是有問題的。顯然自由過度和儒家過度是兩個極端。都不是好的選擇。

所以,中國古代沒有孔子,是不可能的。那麼也就不用說,中國古代如果沒有孔子,就一定能萬古長夜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