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重慶高新區舉行西部(重慶)科學城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創新平臺項目集中籤約活動。 此次簽約項目共24個,包含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高端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基地等,總投資額達到212億元,涉及生物醫學、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製造、大數據、現代農業等優勢領域,爲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注入新動力。

具體來看,西部(重慶)科學城將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引領前沿科技創新。與重慶大學簽約2個項目,一是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項目,將集成同步輻射光源和超瞬態電子顯微,利用X光和電子的互補性,在空間尺度上實現從埃到米、時間尺度上從飛秒到秒的覆蓋,以滿足超瞬態研究的需求,服務先進製造、先進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中的核心科學問題。二是重慶大學科技創新中心項目,該項目包含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並在生命醫學、物理、信息等領域超前謀劃和前瞻佈局“生命與醫學多模態尺度融合實驗研究系統”“圍觀複雜體系物理前沿實驗研究系統”“管子和光電子信息芯片實驗研究系統”3個原始創新平臺。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簽約的中國自然人羣資源庫重慶中心項目,將建設百萬量級中國自然人羣隊列,採集以血液爲主的體檢剩餘生物樣本和健康疾病信息;建設具有千萬量級樣本存儲與信息管理能力的標準化人類資源庫;對收集樣本健康信息進行長期追蹤,結合人羣基因組學數據形成中國人羣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

重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有力支撐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戰略科技資源,多年來始終是科技發達國家部署的重點。這批項目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將有力推動量子材料、生命健康、精準醫療等領域的前沿科學研究,提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

同時,西部(重慶)科學城將聚集高端研發平臺,突破關鍵技術瓶頸。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簽約的醫用重離子治療及研究裝置項目,將建設腫瘤放射物理、放射臨牀、放射生物的科研平臺以及惡性腫瘤重離子放射治療平臺,開展重離子輻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與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簽約的導航定位定時(PNT)檢測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將建設高精度守時系統、授時系統、外場複雜電磁環境抗干擾測試系統等8個系統,爲導航時頻產業提供全溯源鏈、全壽命週期、全產業鏈的現代計量測試服務。與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簽約的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西南分院項目,將建設綜合檢測中心、化妝品功效評價西南實驗室、基於幹細胞應用技術的生物醫藥研發平臺等,開展檢驗檢測檢疫應用研究以及相關基礎、高新技術和軟科學研究。與重慶師範大學簽約的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項目,將建設數學家、學科專家與企業家互動交流平臺,打造應用數學和數學應用研究的西部人才高地,解決國家和重慶優勢產業發展重大需求中的數學問題等。

這批高端研發平臺均是依託高校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或者科研院所先進技術建設,旨在智能交通、醫療器械、導航定位、檢驗檢測、應用數學、人工智能、油氣開發、先進製造等多個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

此外,西部(重慶)科學城還將打造成果轉化基地,加速科技成果應用落地。與通用集團、重慶理工大學簽約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重慶數控機牀研究院項目,將圍繞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納米時柵技術開展研究,並通過建設精密檢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納米時柵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地,打造“大科學裝置+國家工程中心+產業化基地”三合一平臺,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的創新鏈。與重慶郵電大學簽約的重慶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孵化中心項目,將建設集成電路設計與測試服務、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人才引進培訓等平臺,打造集成電路設計開發、芯片製備、測試與封裝、人才培訓、創業孵化等集成電路開發與企業孵化鏈。與中冶賽迪集團簽約的鋼鐵冶金中央研究院及智能製造產業化基地項目,將建設建設鋼鐵冶金、納米鋼、智能裝備等11個實驗室,國家冶煉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電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部研究院等3個集成測試驗證中試平臺,研究鋼鐵冶金新工藝、新流程、新材料、新制造方法,並通過建設孵化器,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當前,全球經濟競爭愈來愈表現爲科學技術競爭,核心就是科技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這批成果轉化基地將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有力助推優質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推動西部(重慶)科學城高質量發展。

當天,西部(重慶)科學城還與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西南大學、重慶市勘測院、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科技學院、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重慶傲雄筆跡數據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醫科大學等單位簽約了山地農業科技創新基地、非常規油氣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裝備研究院等項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