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表親,幾次測血壓都是80/50mmHg左右,很是着急的問我,“血壓這麼低,不會突然倒地猝死吧?我要不要喫點什麼食物補一補,或者喫什麼藥能把血壓提上來?”

什麼是低血壓?

正常的血壓值:收縮壓(高壓):90mmHg——140mmHg之間,舒張壓(低壓):60mmHg——90mmHg之間。顧名思義,低血壓就是血壓的高壓和低壓都較正常值低。如果非同日三次測量血壓值都低於正常,那就可以確定是低血壓。

並非所有的低血壓都有危害!

從病因上來說,低血壓分爲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

生理性低血壓,就是正常生理情況下出現的狀態,它不是一種疾病狀態。尤其是一些體型瘦長、過度節食、缺乏鍛鍊的年輕人,一些運動量比較大的人羣,比如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也經常出現低血壓。很多人常年的血壓只有90/60mmHg左右,甚至更低,但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任何不適,沒有頭暈,心慌氣短,黑朦等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狀。這種情況下,較低的血壓也能保證各個器官的正常供血,因此無需特殊處理,也不需要喫任何藥物升壓。不僅如此,這些人的血管條件可能比較好,血管壁承受的壓力較小,減輕了血管負擔,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其他人更低。2001年,中科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一項針對90萬人次的橫斷面分析顯示,低血壓人羣的腦卒中和心肌梗死患病率低於高血壓者。

病理性低血壓則屬於疾病狀態,是非常有害而危險的。由於血壓過低,重要臟器無法得到有效的血供,從而導致心腦腎等器官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病人會出現頭昏、乏力、心慌、黑朦,甚至四肢發冷、視物模糊、暈厥等臟器供血不足的休克前症狀。腎臟灌注不足,會出現腎功能不全、甚至少尿等現象。病理性低血壓可見於嚴重的出血、急性心肌梗塞、過敏、腫瘤結核引起的營養不良等原因,還有部分高血壓病人服降壓藥過量引起血壓偏低。所以如果出現低血壓,首先還是要結合患者的病史進行綜合分析。

還有一種體位性低血壓,是指由臥位變爲直立位時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10~20毫米汞柱(國內≥20毫米汞柱,歐美≥10毫米汞柱)或(和)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並伴有頭暈、出汗、眼前發黑甚至暈厥。低血壓常見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久病體虛、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及應用利尿藥或血管擴張藥的老年患者,常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倒地外傷。這類病人要避免長時間的久蹲、久站、久坐、長時間的臥牀等,起身一定要緩慢,並尋找支撐。

總的來說,血壓低到底有沒有關係,不能只90/60這個指標,而是主要看患者有沒有器官缺血缺氧的表現。對於生理性低血壓者,年輕人不要過度節食,儘量均衡營養,加強鍛鍊,腹瀉及出汗多時要及時補充水分,適當增加食鹽量。

#百裏挑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