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季度四大油服巨頭都虧了,只有國內這家公司盈利了

記者 | 彭強

受益於國際油價緩慢回升,油服企業三季度業績有所好轉,但多家巨頭仍陷入虧損。

最新財報顯示,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服,601808.SH)前三季度營收214.5億元,同比微增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1.55億元,同比增長1.7%。

其中,三季度中海油服實現淨利4.41億元,同比下降約六成。

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在已發佈三季度報告的五家國內外油服巨頭中,中海油服是唯一在三季度實現盈利的企業。

中海油服表示,前三季度,國際油服市場受新冠疫情和低油價的雙重影響而陷入低谷,但國內市場在經濟緩慢復甦和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長期部署需求下,保持基本穩定。

另一國內油服企業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石化油服,600871.SH)三季度陷入虧損。

前三季度,石化油服營收464.28億元,同比微降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32億元,同比大減68%。

其中,石化油服在三季度虧損6600萬元;去年同期爲盈利2.14億元。

該公司未披露今年三季度虧損的具體原因。界面新聞在財報中發現,三季度石化油服的財務費用約39.63億元,同比大增1.46倍。投資收益約788萬元,同比減少約78%。

與之相比,國際三大油服巨頭在三季度的虧損額更大。

三季度,斯倫貝謝營收52.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3.02億元),同比下降38%;淨虧損8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51億元),較二季度34億美元的虧損減少97.5%,較去年同期更是大幅減虧。

去年三季度,斯倫貝謝虧損113.83億美元。主要原因爲該公司此前進行了約127億美元的資產減記。

斯倫貝謝首席執行官Olivier Le Peuch表示,從國際市場看,未來兩個季度將是行業週期性低谷的一個過渡期,在各地政府刺激性政策以及各主要生產商減產政策下,原油需求正持續改善。

Peuch同時指出,當前全球多地仍處於交通限制狀態,疫苗開發取得進展,但後續新冠肺炎可能迎來新一波的擴散浪潮,導致原油需求依然十分脆弱。

各油服企業三季度營收情況。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各油服企業三季度淨利潤。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另一油服巨頭貝克休斯三季度營收50.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8.99億元),同比下滑14%;淨虧損49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89億元),較二季度5200萬美元的虧損小幅收窄,對比去年同期仍大幅下滑。

2019年三季度,貝克休斯實現盈利2.97億美元。

哈里伯頓今年三季度營收29.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9.74億元),同比下降46.4%;淨虧損19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8億元),對比二季度的虧損減少98.8%。

這已是哈里伯頓連續第四個季度錄得虧損。

今年二季度,哈里伯頓淨虧損16.76億美元。去年三季度,該公司盈利2.96億美元。

今年3月起,國際油價經歷斷崖式暴跌,石油相關行業進入“至暗時刻”。5月起,國際油價自低位逐漸反彈至40美元/桶左右的位置,但未迎來大幅漲勢。

面對仍然疲軟的石油需求,各大石油公司相繼縮減上游勘探開發投資,油服企業的迴歸之路依然漫長。

能源分析機構Rystad Energy在7月預計,今年全球油氣領域上游投資將降至3830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約三成,爲近15年來的最低值。

分析機構IHS Markit也在近日指出,由於石油需求仍面對不確定性,加之石油公司負債上升、上游油氣成本下降幅度有限等因素,未來五年全球上游油氣投資將有所下降,未獲批項目遭遇擱淺甚至被取消的可能性將加大。

近日,受疫情持續惡化影響,國際油價接連迎來大幅下跌。截至北京時間10月30日收盤,12月交貨的WTI原油期貨價格下跌3.26%,報收36.17美元/桶;12月交貨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3.76%,報收37.65美元/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