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還需自身硬!

作者:慧言

編輯:甘林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圍城內外,人生百態。資本市場,又何嘗不如此?

回望2020年,無論港股還是A股,都走出一波波強勢行情。消費、科技、醫藥......,熱點頻出、白馬橫行、好不熱鬧。相比之下,一向高業績、高分紅的銀行板塊遇冷更顯突兀。截至9月30日,銀行指數下跌10.43%,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二。

IPO陣營,也不算樂觀。

10月27日,廈門銀行首秀即遭跌停,這也是年內A股首支銀行新股。而其身後,還有

18家衝關者。

再看H股市場。相比新經濟扎堆、中概股迴歸、高估值頻刷三觀的上市潮,銀行板塊只有2家新股亮相,實在有些落寞。

顯然,與2019年10家銀行登陸A股港股相比,今年是銀行IPO的小年。

從此看,威海銀行能殺出重圍,實乃幸運兒。只是,這是否又是一座新價值圍城呢?

01

平盤與破發 何破價值圍城?

10月12日,威海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威海銀行”)正式登陸交所主板,成爲繼渤海銀行之後,第二家港股上市銀行。

實際上,上市之路並不順暢。

最初,威海銀行青睞A股,早在2013年4月,其就在山東證監局輔導備案登記,接受銀河證券上市輔導。

2016年4月1日,威海銀行正式遞交申請。先後於2016年4月8日和2018年1月9日披露招股書。然審批過程中收到數輪問詢,要求其提供有關該行運營和財務信息、合規記錄等詳情。

2018年,證監會宣佈終止對威海銀行的上市審查。

“無緣”A股,威海銀行將目光投向港股市場。

2020年4 月8 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威海銀行赴港IPO 請示獲批。

10月12日,威海銀行7年上市夙願成真。

只是,這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聚光燈下,資本市場買不買賬還得另說。

公開信息顯示,威海銀行9月29日起正式招股。10月9日發行結果公告,此次發行的最終發售價每股3.35港元,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的約0.61倍,未獲認購的3462.9萬股重新分配至國際發售。

認購未能足額,且3.35港元的定價,也貼近威海銀行招股書中招股區間(3.35-3.51港元)下限。

上市首日,威海銀行早盤平開,日內最高3.36港元/股,收於3.35港元/股,平開平收。當日成交量9575萬股,成交額3.20億港元,換手率10.91%,市值196億港元。

10月27日,威海銀行股價3.33港元,跌破發行價;10月28日漲至3.35港元。10月29日,依舊爲3.35港元。

上市半月有餘,股價持續在發行價上下震盪,難免尷尬。何破這座股價遇冷的新圍城呢?

業內人士指出,受益於金融改革,近年城商行、農商行整體發展快速,但衍生問題也不少。比如不良率持續上升,影響資產質量,導致企業難獲資本青睞;另一方面,今年疫情來襲,讓利反哺實體的大背景下,銀行經營壓力增大、監管加強,預期轉負。同時,金融開放力度加大,外資行、創新資產管理等不斷湧入。身處強競爭環境,自身實力不出衆者,資本遇冷在情理中。

02

資產質量承壓 盈利增速下滑

上述觀點,並非誇大。

來看威海銀行。2013年至2016年間,其營收分別爲23.24億元、33.91億元、37.34億元和39.94億元,淨利潤分別爲8.82億元、12.53億元、15.8億元和16.3億元。營利雙增,值得肯定。

有評級報告指出,威海銀行收入來源以利息收入爲主。2013至2016年,利息淨收入分別爲21.79億元、28.68億元、31.05億元及33.38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爲93.74%、84.58%、83.17%及83.56%。佔比有震盪下降態勢。

2016年,也是整個業績的分水嶺。

2017年,威海銀行營收38.94億元,同比下降2.51%;淨利潤16.03億元,同比下降1.99%。2018年,營收38.43億元,同比減少0.48億元,淨利潤進一步降至10.09億元,同比下降37%。具體看,利息淨收入同比下滑47%,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下降69%。

慶幸的是,2019年,終於一改頹勢:營收49.48億元,增速29.05%,創近8年新高;淨利15.24億元,增速近50%,但依然未達2017、2016年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利息淨收入33.06億元,營收佔比66.8%,佔比較前幾年差距不小。

從業務構成看,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包括通過該銀行的附屬公司通達金融租賃提供的融資租賃服務)、零售銀行業務及金融市場業務。其中公司銀行業務佔比最大,2017-2019年內,分別佔總額的54.6%、58.3%和59.3%。

而在“得零售者得天下”的行業大基調下,威海銀行也制訂了“兩端型零售銀行”發展戰略。2020上半年威海銀行零售業務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由4.88億元增至7.05億元,佔總營收比重也從20.2%提高到23.3%。

但即便如此,威海銀行依然是對公爲主。而受今年疫情衝擊,實體企業受創不小,威海銀行自然也有波及。

2020半年報顯示,該行營收30億元,同比增長24.3%;淨利同比增長16.9%至9.3億元。

營利雖然繼續雙增,但增速已有所放緩,尤其是淨利潤。

另一些數據,也不乏隱憂。

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4.39%、10.65、8.87%,分別較2019年末下降1.67、1.35、1.11%。作爲衡量銀企償債能力、抗風險力的重要指標,威海銀行的上述三降,值得考量。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威海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低,其補充資本的需求較爲強烈。

再看不良貸款率。2013年-2018年,威海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爲1.86億元、3.14 億元、5.06 億元、8.33 億元、9.78億元、13.7 億元、16.68億元,對應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爲0.46%、0.7%、0.97%、1.42%、1.47%、1.82%、1.82%。持續高企。

2020年上半年,威海銀行不良貸款率1.79%,較2019年末下降0.03%,值得肯定。但依然處於高企態勢。截至6月末,威海銀行資產總額2555.65億元,負債總額爲2373.25億元。不良貸款攀升至19.20億元。

招股書顯示,威海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及批發零售業,不良貸款率分別高達5.15%和9.37%,佔不良貸款餘額的89.52%,而貸款額分別佔公司貸款總額的24.7%、10.5%。

好消息是,近兩年,該行加大不良處置力度,提升資產質量:2018年、2019年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遠超2017年。2017-2019年底,其處置的不良資產的本金分別爲7.12億元、23.50億元及33.62億元。

2020年上半年,威海銀行資產減值損失由2019年同期的7.11億元增加75.9%至12.5億元。金融投資減值損失由5900萬元增加321.9%至2.49億元。

再看撥備覆蓋率。

截至2020年6月末,該行撥備覆蓋率151.82%,較2019年末的147.33%上升4.49%,值得肯定。但仍處偏低水平,離150%監管紅線一步之遙。

東方金誠在對威海銀行2020年二級資本債券信用評級報告中指出:受產能去化及新冠疫情衝擊影響,該行資產質量面臨一定壓力,且撥備覆蓋水平偏低、風險緩釋效力較弱;此外,受債券市場違約事件頻發、部分民營企業債務壓力加大影響,該行投資資產信用風險管控壓力上升。

資產質量承壓、風險管控壓力上升,“補血”需求自然迫切。

除了此次IPO的28.31億港元募資,2019年,威海銀行也動作不斷。

2019年9月末,威海銀行成功發行兩期共計5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

2019年11月28日,威海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一次性成功發行3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價100元/百元面值,發行市票面利率5.4%,於12月2日起息。成爲全國首批、山東省首家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城商行。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不是銀行上市的好年份,監管要求銀行讓利實體經濟,銀行盈利能力承壓,資產質量有下行風險,市場並不太看好銀行股。但另一方面,銀行急需資本補充,上市自然是重要手段之一。

03

除了“補血” 更要補什麼?

看來,威海銀行港股上市有其急迫與無奈;股價不討喜,也有市場邏輯。

問題在於,補血只是一時之舉。如何夯實系統基本功,纔是打破自身癥結,破解價值圍城的根本。

公開信息顯示,從1998年起,山東高速集團投資控股威海銀行,爲第一大股東。據媒體測算,威海銀行上市後,山東高速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將由46%升至60%以上。

無疑,威海銀行上市有戰略意義。

只是,上市這碗飯雖然名利雙收,卻也並不好喫。聚光燈下,翻雨覆雨的資本圈是一顆價值試金石。可釋放激發成長性,也可放大漏洞及衍生風險。

新形象即有新要求。威海銀行是否做好準備,關乎穩健勢頭、價值信心。

往期一些風險表現,值得深思。

公開信息顯示,威海銀行旗下控股4家企業,其中成立於2016年的山東通達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目前存在6條自身風險。2018年7月,曾被銀監會山東監管局罰款20萬元,案由爲違規向平臺公司提供融資。

2016年5月31日,因“貸款轉保證金開立銀行承兌匯票”,威海銀行青島分行被銀監會青島銀監局罰款20元。2016年12月,因違規佔壓國庫集中支付退回資金,威海銀行被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警告並罰款5萬元。

行業分析師郝瑞表示,銀行出現違規操作,與銀行考覈機制不無關係。爲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不少銀企過度強調業務規模、利潤等粗放型指標,員工績效考覈基本也與上述指標掛鉤。壓力下經營粗放,如相關風控體系機制再不完善,很容易出現違規亂象。

截至10月29日12時,企查查顯示,威海銀行的裁判文書有390件,案由大多爲借款合同糾紛爲主。

截至2019年底,威海銀行總資產2246.36億元,同比增長10.59%,總負債2067.12億元,同比增長9.19%。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看來,中小銀行普遍問題是客戶信用條件不如大型銀行。同時,風控能力不足覆蓋相對高風險客戶。因此,在市場環境短期難改的情況下,加強自身風控能力、深度利用金融科技是保證收入可持續的必由之舉。尤其是對於更偏向服務中小微企業和當地實體經濟的銀行而言,改善收入結構是重中之重。首先可考慮爲客戶提供結算、財務管理等衍生服務,即能增加客戶黏性、還有助熟悉企業畫像,從而提高風控效率,開發更多收入渠道。

不難看出,威海銀行想要豐滿資本畫像,還有諸多業務精進之處。

10月16日,央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公開徵求意見,即時刷屏。

公司治理、資本與風險管理兩章節尤爲注目。強化問責追責、增設對實控人及風險事件直接責任人員罰則、建立監事會向監管機構報告機制......,從運行機制到管理措施,字斟句酌,監管層都透露出濃濃的高質量導向。強化良幣效應,自然也提振了各方信心。

自10月19日,長久坐“冷板凳”的銀行板塊反向領漲,連續5個交易日上漲。10月23日,35只銀行股上漲,平安銀行盤中漲近7%,創新高;成都銀行漲超5%。在申萬所屬的28個一級行業中銀行板塊漲幅居首。

可見,資本市場從不吝嗇價值信心。

對於新兵威海銀行而言,面對翻雲覆雨,想要久立穩立,突破價值圍城,還需更多風控力、品控力、系統創新力等基本功打磨。

如何講好資本故事?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本文爲銠財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