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白眉大俠》的最終決戰非常精彩,武聖人於和麪對十餘位俠劍客的圍攻仍然戰得遊刃有餘,武林三聖上演生死決, 號稱“橫推八百無對手,軒轅重出武聖人”的於和以一個人之力會鬥八十一門總門長普渡和長髮道雪竹蓮的圍攻仍然立於不敗之地,更有老劍魔金昌出場智鬥武聖人於和巧得碧血鴛鴦劍的好戲,火燒碧霞宮這個大結局可以說是精彩紛呈。

但小蓬萊碧霞宮這一場爭鬥也留下不少謎題,比如說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老劍魔金昌爲何會突然現身冒險與武聖人於和動手?八十一門總門長普渡爲何會等到雙方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才姍姍來遲?金昌從於和背後摘走碧血鴛鴦劍能否證明他的武功造詣更高一籌?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我們可以從於和橫劍自裁的結果來得出一個相對較爲合理的結論。

一、曾是江湖大俠的老劍魔金昌

首先,我們先來捋一捋金昌這位老劍魔的定位,金昌號稱是“雙手託天分日月,笑看武林第一人”,從這個綽號來看金昌的輕功造詣已經登峯造極,書中介紹他出場時說到,“來者是誰呢?乃是當時武林中輕功第一人”,說得直白一點,金昌的輕功超過武聖人於和,所以說他纔有“笑看武林第一人”這個名號。

雖然金昌有老劍魔之名,但是他卻是一個滿懷俠義之人,印刷版的《白眉大俠》中曾交代金昌年輕時曾是一位大俠,江湖人都稱他爲金大俠,他的輕功獨步武林堪稱一絕。早年間金昌闖蕩江湖行俠仗義,儘管他常年在江湖中扶危救困、匡扶正義卻從不留下真名實姓,但是久而久之他的俠名還是不脛而走,金昌被綠林豪傑冠以大俠的名號。

金昌的輕功是從他幼年時便開始練起的,千里獨行雪無痕,蹬萍渡水縹緲姿。飛檐走壁如乘風,偷天換日神不知。可以用這四句來形容金昌的輕功之妙,憑藉高超的輕功,金昌縱橫武林數十年可以說罕逢敵手,他出俠入劍後很快便成爲劍客中的佼佼者,江湖人稱之爲老劍魔。

其實,金昌曾多次暗中相助開封府的羣雄,只不過因爲他的輕功太高,別人根本就發現不了來去無影的這位老劍魔。火燒三仙觀、引白春進南清宮、暗助房書安在隱逸山莊化險爲夷、打開翻板機關助雪竹蓮等人脫險,這些事都是出自金昌的手筆,《龍虎風雲會》中救出海外野叟王猿的“蓋天第一手”也是金昌所爲,然而一直到了大結局時他才正式露面,不得不說金昌真的是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俠義風範。

二、金昌冒險巧奪碧血鴛鴦劍

在十位俠劍客圍攻武聖人於和落於下風之時,老劍魔金昌藉着房書安的激將之語翩然現身,金昌喝止羣雄暫且罷手交由他來會鬥武聖人於和,在三魚看來金昌有點冒險,因爲從武功的整體修爲而言,金昌與於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金昌卻胸有成竹地出面主動挑戰不可一世的武聖人,這是因爲金昌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

在道義上來講,金昌先對衆人言明瞭武聖人於和的“失當”之處,第一點是於和不該對他自己的二師兄雪竹蓮下狠手,於和先是打算用機關把二師兄與白一子等十位俠劍客除掉,與別人如何爭鬥都有情可原,可對親門近支之人下狠手實屬不應該,後來於和更是親自出手把二師兄雪竹蓮打得口吐鮮血。第二點是於和不該私自扣住白雲劍客夏侯仁,因爲夏侯仁不僅是上三門的總門長,從門戶上講,夏侯仁更是於和這位武聖人的親師侄,江湖人最重門戶與師承,從這兩點上看,於和都犯了很大的忌諱。

用金昌在書中的原話講,“欺負親 門近枝,這種作法,與武聖人的稱號,可是大不相稱啊”。金昌的話直接刺痛了武聖人於和的自尊,所以於和聽完金昌這番有理有據的話後十分惱怒,偌大一武聖人竟然惱羞成怒地呵斥:“金昌,我不同你鬥口,有本事就過來伸手,沒膽量就抱着腦袋離開,少在我面前聒噪”。

金昌的這番話一方面是要先禮後兵師出有名,另一個方面金昌也是故意要激怒武聖人於和,在金昌與於和比鬥前,書中也交代得很清楚,如果金昌不先激怒於和,他想要偷碧血鴛鴦劍連門都沒有。果然,於和在與金昌比斗的三十多個回合裏恨不得一掌把對方拍飛,換句話說這時的於和已經有點失去了理智,這才讓金昌尋了空子摘走了碧血鴛鴦劍。

原本怒氣衝衝的於和失了方寸要用碧血鴛鴦劍來會鬥金昌這位老劍魔的,然而金昌下面這句話直接令於和從失去方寸怒到失去理智,金昌道:“武聖人,咱倆動手倒也可以,只是你我都這麼高的身份,還用動兵刃嗎?乾脆咱就以掌對掌,別說五十招了,八十招之內你要能把我贏了,我們這些人統統離開!”聽到這番話後,武聖於和立刻氣得哇哇亂叫,果然他又中了金昌的激將法把碧血鴛鴦劍歸鞘插在背後。

如果金昌對上手持寶刃的武聖人於和,儘管於和前番消耗了一定體力,但是金昌仍然會凶多吉少。然而雙方要比起掌法來的話,金昌足可以利用輕功之便來遊鬥武聖人於和。書中講道:“於和知道金昌輕功佔着一絕,但硬功不足,便想以強取勝,掌掌帶風,直打金昌的要害部位”。金昌就是要激怒於和令其只專注進攻而疏於防守,這纔有了他施展小巧之能的手段把於和背後的碧血鴛鴦劍摘走。

三、心灰意冷的武聖人於和

從武功修爲上來看,武聖於和比金昌這位老劍魔高出一籌,但是從智慧與手段上來看,於和這位堂堂的武聖人比金昌這位老劍魔要差着一截。於和會鬥金昌三十多個回合沒傷到對方一絲一毫,然而於和卻丟了自己背後的寶劍,從結果上看於和等於是輸了招而栽了跟頭。由此也可以看出,武力的強大隻是表面上強大,真正的強大是智慧與策略的完美結合。

八十一門總門長普渡是於和的大師兄,他現身後與二師弟雪竹蓮聯手對付於和,這時於和剛在金昌面前栽了跟頭,氣力有些不足的於和雖然仍然可以敵得住兩位師兄的聯手進攻,但是於和的心理防線已經接近於崩潰,因爲於和先經歷了十位俠劍客的車輪戰,又被金昌的激將法弄得暈頭轉向丟了碧血鴛鴦劍,於和最後提要與大師兄普渡按照綠林規矩單打獨鬥來平息這場風波,可惜的是普渡拉着雪竹蓮兩人聯手以多爲勝,越打越心寒的於和終於心態崩了而奪路而逃闖出碧霞宮。

這時的於和已經心灰意冷地敗逃而走,因爲他知道失了碧血鴛鴦劍意味着什麼,金燈劍客夏遂良擺下的八卦四象金燈陣被攻破已經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於和以爲在武林中絕對的武力與絕對的實力就是絕對的話語權和掌控權,這也是他到死都不服氣的主要原因,他並不清楚道義與公理纔是話語權與掌控權的天秤對稱砝碼。

普渡作爲八十一門的總門長,他最終姍姍來遲並不是偶然,在三教評理大會時,普渡曾與雪竹蓮聯手強壓着於和讓步去解散這場針對上三門的武林盛會。於和把夏侯仁用雙龍飛梭困在八卦四象金燈陣,普渡即便出面也難以解決問題,因爲這一次是在武聖人於和的小蓬萊,即便普渡再與雪竹蓮以師兄的身份要求於和讓步,在衆多徒弟徒孫面前於和這位武聖人也不會答應,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訴諸於武力,這或許就是普渡一開始沒現身的原因。

當老劍魔金昌現身後,於和仍然執迷不悟,普渡不得不現身來直面這場已經走上極端的矛盾。當於和闖出碧霞宮時,其實普渡與雪竹蓮也很爲難,如果不追的話等於縱虎歸山,如果追的話,這無疑等於要把於和這位小師弟推上絕路。於和麪對懸崖絕壁,他本可以跳入海中逃生,可大師兄普渡的這句話讓本就心灰意冷的於和立刻心如死灰。

普渡對於和說道:“老三,別硬了,乾脆說個服字,我們就把你饒了。你何必這樣固執呢”,其實普渡這番話的確是想要給於和一條生路,只可惜於和在比鬥中輸得不服,他如果說一個服字的話,那麼以後於和這位武聖人也就等於名存實亡了。

對於一個靠武功攀上武聖人之位的人,這時讓於和從武道之巔的位置上摔落來保全性命,於和是難以接受的,從很大程度上講,於和只把武練到了巔峯,他卻忽略了武道里的“道”之精髓,公理與道義纔是武道之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