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LME銅)周內最高觸及7034美元/噸,周漲幅超過3%,爲2018年6月中旬以來首次站上7000美元/噸;紐約商品交易所銅期貨(COMEX銅)本週以來最高觸及3.218美元/磅,亦爲2018年6月中旬以來的新高。

由於廣泛運用於電力、建築、機械等多個領域,銅被市場看作宏觀經濟的風向標之一,素有“銅博士”之稱。美媒稱,銅價走勢凸顯了中國經濟復甦的強勁勢頭以及投資者的預期,即向電動汽車的轉型將刺激對這種工業金屬的需求。

一、中國經濟復甦促進銅價上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銅需求量約佔全球一半。不同於美國和歐洲,在年初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停擺後,中國近幾個月來基本上遏制了疫情傳播,這使得商業和旅遊近期得以恢復,從而推動了經濟增長,刺激了對銅和其他工業金屬的需求。

另外一個原因是,業界預期中國和其他大型經濟體將需要大量銅來促進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採用。高預期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銅價的上漲。

二、智利、祕魯等地仍受疫情影響,存在供應中斷風險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南美各出產國紛紛減產。自3月中下旬開始,全球銅礦頻頻爆出減產消息,主要集中在智利、祕魯、墨西哥以及非洲等地。隨着疫情肆虐,部分冶煉廠分別減產。智利礦業部長稱,受新冠肺炎流行病疫情的影響日益嚴重,預計智利銅礦將減產20萬噸,意味着將比2019產量下滑3.5%。

爲何南美銅礦會對全球銅價產生衝擊?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2016年全球銅礦儲量(金屬量)7.2億噸,全球銅資源總量(已探明+推測)約爲56億噸。其中南美地區銅資源豐富,2016年探明資源量佔全球比例超過40%。全球銅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亞、祕魯等國,其中智利是全球銅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其銅儲量高達2.1億噸,全球佔比爲29.2%,同時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銅礦產國和出口國。因此,智利等國家產量不穩定直接引起礦端擔憂,刺激銅價上行。

三、看好銅後市

據相關機構分析,目前全球精銅顯性庫存處於歷史低位,且全球銅精礦供給近期仍維持偏緊狀態,而還在持續的智利的銅礦工人抗議事件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會演化成大規模的罷工,進而加劇供應緊張的局面。需求方面,電網投資和汽車、家電消費有望保持高增速。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穎穎表示,在最近人民幣出現了強烈的升值趨勢的情況下,雖然滬銅整體的漲幅大概率不及LME銅,但可能還是振盪偏強。

對此,王仍堅表示認同。在他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在供應偏緊、需求穩健恢復的情況下,滬銅大概率會維持上行走勢。特別是後期美國即將推出新的刺激方案,流動性寬鬆有望進一步延續。此外,中國的經濟是疫情之後恢復迅速,且目前國內新冠疫苗進入接種階段,這對於後期的經濟繼續平穩恢復是一個有利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