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使用兵團編制是在渡江戰役之前開始的,解放軍爲了能夠統一戰鬥序列而成立的兵團。

解放戰爭後期,我軍成立了4個野戰軍,每一個野戰軍下面是兵團作戰單位,每一個兵團下轄有2~5個軍。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改編的19個兵團,第一野戰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人數最少不到10萬,一般情況下在5~6萬。

其他三個野戰軍下面兵團基本上全都在10~20萬左右。每個兵團的兵團司令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那麼我軍第一個當兵團司令的人是誰呢?準確意義上說,第1個獨立指揮兵團的將領是誰?

他就是我軍中赫赫有名的戰將,許世友將軍。很多人覺得不太可能,許世友在軍隊中的資歷不算老,但也不算輕。要說當兵團司令,軍中一大把人比他有實力,有資歷的人。往下看聽筆者慢慢給大家分析。

1942年,是抗日戰爭最艱難的一年,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轉折的一年,許世友在這年的10月份出任了膠東軍區司令員,從此他就跟這個地方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到1947年初,膠東軍區的部隊被改編成了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許世友擔任了第九縱隊的司令員。此後,許世友在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以及副司令員粟裕的領導下,參加了萊蕪、孟良崮等戰役,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不過,這一段時期,由於我軍實力比較弱,許世友又長期在陳毅等大佬的領導下作戰,並沒有太多機會展露他的才華。

一直到1947年8月份,華東野戰軍成立了兩個兵團,我們可以稱之爲內線兵團和外線兵團(也叫西兵團),同一時期晉冀魯豫野戰軍,也成立了一個兵團,我們稱之爲“陳謝兵團”,由司令員陳賡與政委謝富治率領。

不過在領導權上面,華東野戰軍的外線兵團與陳謝兵團都是受野戰軍指揮,而華東野戰軍內線兵團(也叫山東兵團)成立了獨立指揮機構,由許世友擔任司令員,獨立指揮。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理解,許世友纔是解放軍歷史上首位兵團司令員。這三個兵團也是我軍最早的三個兵團。

那麼,我軍爲什麼要分外線兵團和內線兵團呢?許世友統領的內線兵團戰績如何?

解放戰爭初期,我軍主要的戰略以防禦爲主,雖然如此,但也讓國民黨軍喫了不少虧。於是,蔣介石從全面進攻的戰略,調整爲重點打擊,主要攻打山東解放區以及領導中樞延安等地。

1947年3月份,蔣介石動用了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胡宗南的集團軍,加上馬步芳等集團軍的配合,調用了25萬人,要在三個月內破壞解放軍的領導中樞。當時,我軍在陝北戰場上的解放軍只有2萬多人,裝備還比較差,所以壓力非常大。

4月份,蔣介石又調了60個旅45萬人,向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打擊,華東野戰軍面對來勢洶洶的國軍,雖然打了不少漂亮的仗,如孟良崮戰役等。但長期在解放區內打,產生了很大的破壞,人力物力消耗非常嚴重。爲此,我軍準備跳出解放區,在外線與國軍打,調動一些國民黨的軍隊,到外線與他們作戰來減輕解放區的壓力。

1947年六七月份,劉鄧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突破國軍的防線,在魯西南殲滅國民黨9個旅,迫使國民黨從山東以及陝北兩個地區,抽調了不少兵力去增援魯西南。

八月份陳謝兵團,挺進豫西轉戰豫陝鄂邊區,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在陳毅等人的率領下,挺近豫皖蘇邊區,我軍的三路大軍挺進中原,吸引了國軍90個旅。

而許世友率領的內線兵團戰績也不差,此前由於南麻、臨朐戰役的失利,內線兵團三個縱隊(2,7,9縱隊)傷亡不小,根據地更是損失殆盡,需要休整。國軍想利用這個機會,一舉拿下膠東半島,於是調了20個旅,成立第一兵團,由陸軍副司令範漢傑擔任司令員。

九月份,第一兵團勢如破竹,深入山東解放區,到月底,攻佔了包括我軍的補給港口煙臺等15個城鎮,而許世友9月22日晚,則帶領9,13縱隊以及後方醫院等三萬多人馬,隱蔽的從國軍的包圍圈中跑了出去。國軍佔領煙臺後,感覺自己已經大獲全勝,蔣介石也發表了大捷宣言,開始慶祝。

10月2號,內線兵團恢復元氣後,許世友立馬開始佈置,從國軍的背後大舉反攻,打的國軍措手不及,接連取得了三場勝利,到12月底許世友基本上搶回了被國軍搶走的絕大部分地區,再次掌控瞭解放區的主動權。

而國民黨這邊,由於其他戰場失利,從山東地區調走了不少兵力,已經沒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兵力只能確保一些重要據點,以無力再發起反攻。

1948年是山東兵團大舉反攻的時期,這一時期主要以“三大戰役”最爲主要。

第一戰周村戰役,周村雖是村卻是一個商業城市,有20萬人口,此戰許世友打的最驚險,因爲天降大雨,發生了與南麻戰役一樣的情況,武器受潮,道路難走,導致炮兵等攻堅火力大打折扣。

不過在許世友的指揮下,我軍戰士奮勇殺敵,最終殲滅1.5萬守敵,周村一失守,周圍地區敵軍紛紛潰退,這個階段戰役,歷時12天,滅掉3.9萬敵軍,繳獲的武器裝備足可以裝備一個新的縱隊。

第二戰是濰縣戰役,濰縣是國軍在山東腹地重點防禦的城市,稱魯中堡壘,防禦工事極爲堅固。此戰也是許世友攻堅戰的一個經典案例,在總攻之前,許世友在濰縣周圍挖出7.2萬米的交通溝,隱祕洞穴2.3萬,地堡400餘個。在濰縣周圍形成一道道地下長廊。

此戰,山東兵團還投入了890多門大炮,這在華東野戰軍的歷史上都是少見的,不僅如此,攻城部隊還使用了大量的炸藥。根據軍史記載,此戰,山東兵團用掉了驚人的1.9萬斤炸藥,這個數據跟整個遼瀋戰役期間所使用的炸彈數量差不多。可見國軍這個據點的防禦體系有多堅固。

第三戰兗州戰役,兗州南北與徐州、濟南相接,是國軍在津浦路上的要點,駐守的是第10綏靖區司令李玉堂。李玉堂畢業黃埔一期,抗戰時期戰功赫赫,不過時過境遷,許世友大軍壓進,李玉堂壓力很大,並向徐州、南京、濟南等地求援。

國軍統帥部派整編25師前來支援,但途中得知許世友準備攻打他們,25師在途中就被調往其他地方。濟南方面派了吳化文率領的96軍,吳化文是著名的欺軟怕硬,而且長期在山東活動,知道許世友的厲害,於是故意拖延時間。

7月12日,我軍發起對兗州總攻,一天就攻下了兗州,而吳化文的支援部隊,也被我軍的打援部隊喫掉了七千多人。

兗州一戰後,山東地區基本全部解放,除幾座城市外,當時唯一能被山東兵團作爲對手的則是鎮守濟南的王耀武了。不過,濟南的命運最終早已註定,孤立無援的濟南在我軍的大軍猛攻下,僅僅用了八天,10多萬守軍土崩瓦解,王耀武也被俘虜。

解放戰爭,許世友在山東地區的戰功非常大,建國後卻僅被授予上將軍銜,實至名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