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场上,苏联并没有公开直接参与,但在这场战争中,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除了秘密派空军参战,在停战方面,苏联在中朝美三国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朝鲜战争打着打着,美国那边一合计,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如果继续打下去,也不符合自身的利益。

所以他们有了停战的想法,但中美那时候还没有外交关系,美国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谋求停火应该“通过苏联来直接进行”。

事实上,这也并不是偶然,苏联那边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就一直积极利用安理会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议案。

当时联合国军跟美军信心满满,这一议案自然没有通过。

不过苏联那边没有放弃,9月27日,斯大林决定让马立克尽快寻找机会与美国国务院代表接触。

10月1号,苏联在第五届联大会议中又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新建议。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傲慢无礼,态度坚决,拒绝了这提案。

但随着中国志愿军加入朝鲜战场,使战局逐渐发生改变,对方对停战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12月,由联大主席和印度、加拿大代表组成的三人停火委员会,1951年1月11日,联大政治委员会讨论了三人委员会提出的停火议案。

然而这时,因为志愿军的参战,苏联希望朝鲜停战的态度也没有像之前那么急迫,所以双方展开了拉锯式的运动战较量。

1951年5月底到6月初,凯南受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委托,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进行了两次会晤。

就美苏两国政府对待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立场交换了意见,并初步达成了一致。

6月10日,高岗和金日成飞抵莫斯科,与苏联商谈关于朝鲜战争的问题。

开始谈判之后,在如何确定军事分界线问题上,双方出现了分歧。

8月中旬,美方单方面中断谈判,并发动了军事进攻,不过,中方没有因为对方这种行为而妥协。

毛认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揭露对方无耻的嘴脸,如果他们还想继续谈下去,那他们就占据有利地位,对于这一想法,斯大林也是赞同的。

10月25日,双方继续在板门店谈判,随后就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的划分达成了协议。

接下来,双方在各个问题上逐步谈判,很多争议很大的问题都一一谈妥,但最后却因为战俘问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中方主张按照国际原则全部遣返,美国则坚持根据战俘意愿自愿遣返,导致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在那期间,朝鲜想要妥协,按照美方的做法来,但斯大林却支持中方。

在国际上由于苏联的反对,美国始终没有实现通过联合国根据自愿原则遣返战俘的意图。

然而世事难料,斯大林去世了,局面发生改变,苏联也妥协了,最后中方被迫做出让步。

最后在战俘问题上达成协议,随后在1953年7月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正式结束。

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参与,但作用也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