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蔚來”非彼“蔚來”,此“兵”亦非彼“斌”。

可以肯定地說,廣汽蔚來汽車的CEO廖兵如果選擇“走尋常路”的方式,就很難如蔚來汽車CEO李斌以創業明星的形象,高曝光率地出現在各汽車媒體的大小文案中。

所以,廖兵就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

10月21日晚,廖兵在其社交媒體上公開承諾,如因寧德時代811電池起火,整車全賠。並倡議,業內所有使用寧德時代電池汽車廠商共同承諾,爲用戶權益保駕護航。

僅從文字簡要分析,可見“破綻百出”:

既然廣汽蔚來預感到寧德時代811電池不安全,爲什麼不召回旗下搭載了該電池的汽車產品合創007,非要等到“着火”了才賠嗎?是在拿用戶的生命安全賭一個“可能不用賠”的幾率嗎?

既然選擇了賠,爲什麼只賠車,不賠車上的人和其它財產嗎?

廣汽蔚來又憑什麼判斷整車起火就一定是811電池所致。電池廠只提供了電芯,Pack還是主機廠自己的事情呢。你是讓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一句“寧德時代開發的811電池永不起火”的“誓言”就此如雲煙嗎?

大家都是在造車圈“盛飯”,廣汽蔚來“承諾”你自己可以,憑什麼拉着所有使用寧德時代電池的汽車商?要知道,這個量級,可能已經包括了我們所能知道名字的所有造車企業。

果然,僅僅過去24個小時。10月23日,廣汽蔚來發布致歉海報:我們不應該在沒有周全考慮的情況下,就草率倡議業內所有使用新能源電池的汽車企業共同承諾整車全賠。此前整車全賠承諾僅爲廣汽蔚來對自己用戶的承諾。我們不涉及 任何友商、供應商。

上述種種,幾乎已經坐實了廖兵另闢蹊徑,上演營銷鬧劇,奪人眼球,獲得流量關注的“不齒行徑”,遭到一番口誅筆伐在所難免。

在100%的一片否定聲中,只要我們摒棄“牆倒衆人推”的慣性思維,總能發現一些異樣的蛛絲馬跡。

譬如在致歉信中,廣汽蔚來只是收回“業內倡議”,但對於自己“整車全賠”的承諾依然堅持。如前所述,儘管這個承諾有諸多BUG,但有一點值得肯定:有!總比沒有好。

同爲新勢力造車,理想ONE在自燃、漏水、剎車失靈,A柱被撞斷裂,安全氣囊不能打開,甚至6次斷軸等多次事故發生之後,理想汽車依然堅稱“整車質量沒有任何問題”,試問,理想ONE的用戶能等到如上述這樣一個承諾嗎?

誠然,我們篤定廣汽蔚來的“整車全賠”之說,有廣而告之的成分,但更多的疏漏之處還在於,廖兵“心急喫了熱豆腐”,燙了嘴。

何出此言,我們不妨嘗試着分析一二。

第一 ,缺“量”的廣汽蔚來。

合創007是廣汽蔚來旗下在售的唯一一款中型純電SUV。

新車於2020年4月10日上市,5月實現正式交付。截止2020年9月,該車累計銷量爲562輛,月均剛剛過百。562輛的實際銷量和廣汽蔚來2020年15000輛的計劃銷量相距甚遠,即便後來結合實情,廖兵把原計劃銷量修正爲5000—8000輛。但在僅剩下2個月時間的2020年,廣汽蔚來接到的仍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此糟糕的市場境遇,是合創007的產品很不給力嗎?

我們還真不能這樣去定性。

合創007是和廣汽新能源的埃安系列共線生產,並“嫁接”了廣汽新能源成熟的產品供應鏈。

同時,合創007還接受了蔚來汽車智能交互部件的覆蓋。甚至,在部分城市的交付都在蔚來汽車的交付中心進行,同時也共享了蔚來的一鍵加電服務和能源供應體系。

看起來,廣汽蔚來這個名字也不是白給的。

的確,合創007成於廣汽蔚來,但何嘗又不是敗也廣汽蔚來?

售價26—40萬的合創007,和埃安LX比較起來,既沒有工程深度的優勢,又沒有價格優勢;和蔚來ES6比較起來,也缺少品牌優勢和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在產品很難實現突破的前提下,如果廣汽蔚來還漏掉了“超凡”的市場運作之法,合創007很可能就此泯於“兄弟鬩牆”。

第二。 缺“錢”的廣汽蔚來。

廣汽蔚來成立於2018年4月,註冊資金5億元,由廣汽集團、蔚來及其管理層等共同持股。據天眼查顯示,其中,廣汽集團、廣汽新能源、蔚來汽車、蔚來基金分別持股22.5%,廣汽蔚來創始團隊持股10%。

迄今爲止,融資停留在天使輪,但投資額度未披露。不過,按照天使輪投資的規律來判斷,不會是一筆足以改天換地的鉅額投資。

截止2019年底,廣汽蔚來總融資額度爲5.1927億元。其中廣汽和蔚來兩個大股東總計投資5.15億元,其餘427萬元則來自廖兵佔股比例66.55%的廣州開創共進投資合夥企業。

2020年9月3日,據騰訊新聞《一線》報道,地平線與文遠知行將與廣汽蔚來在資本層面展開合作談判,廣汽蔚來因此有望獲得15億元的新一輪融資。

2020年9月16日,廣汽蔚來宣佈與新鼎資本聯合發起10億美元的首期出行生態基金。

2020年10月23日,據公開消息,廣汽蔚來已正式迎來Pro-A輪融資的盡調。這成爲廣汽蔚來真正意義上的首輪融資。但目前爲止,尚未披露具體融資額度。

不難發現,整個2020年,廣汽蔚來的融資渠道極大可能出現全線乾涸的狀態,即便是有,也不過10億元左右。

加上2019年5億元出頭的金額,兩年半的時間,撐起廣汽蔚來走到今天的資本不超過20億元。這個數字,甚至不如蔚來、理想、小鵬等一輪融資金額,更遑論,上述所謂的新勢力TOP 3已經上市。

捉襟見肘的廣汽蔚來,需要講故事,提概念、立觀點,以期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譬如,9月16日,計劃募集10億美元出行生態基金,正是基於廣汽蔚來提出的“模因”概念,聯合自動駕駛、汽車AI芯片領域深具模因特質的合作伙伴組建“模因戰隊”。

這次,開歷史先河的“整車全賠”承諾,難道不像是廖兵向產品市場“宣誓”,但其立意是爲了吸引資本市場的眼球而來。更何況,這個年末,正是廣汽蔚來A輪融資是否成功的關鍵期。

第三 ,“高調”的廖兵

“缺錢少量”的新勢力多了去,不缺廣汽蔚來一個。即便是二線陣營的天際、哪吒、愛馳等都還在苦苦經營。按理說,以廣汽和蔚來兩家爲其背書,廣汽蔚來雖委身“屋檐下”,但好歹可以混個溫飽,不然,僅憑5億元資金,怎麼都走不到量產車下線的階段。

但廖兵偏不“低頭”。其多次公開強調:廣汽蔚來,不屬於廣汽,也不屬於蔚來。我們希望能吸取這兩家公司的核心技術,並在這個基礎上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我們的優勢在於沒有既定的規則和方法論,也沒有相關的約束。

甚至,即便面對年銷極有可能不足千輛的情況下,廖兵仍不失“夢想”,按照規劃,在業務趨於穩定,生態構建也基本完善,形成一個相對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後,將計劃廣汽蔚來上市。而這個時間被確定爲2022年上半年。

事實上,從上述三點,不難分析出,廣汽蔚來不那麼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以及廖兵“出人意料”公開言論的真正原由:廣汽蔚來太想做回自己了,此“兵”也極不願意活在彼“斌”的陰影裏。

在極度追求成功的重壓之下,廖兵的心態失衡了,廣汽蔚來的發展也超出了預定軌道的速度。

廖兵有沒有可能成爲,甚至超過李斌?很難,但也不能說絕無可能。

插播一個小故事,來說明此結論。

2017年9月,廣汽一位高管問時任廣汽研究院院長助理的廖兵,現在廣汽和蔚來有一個項目,你有沒有興趣?當時,廖兵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畢業於湖南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的廖兵,曾成功主導廣汽本田零部件國產化工作。其後接連負責質量管理與市場品質監控等工作。科班出身的廖兵,骨子裏帶着參與一線管理,操盤全局的職業夙願。

無巧不成書,此番問詢不久,廖兵和李斌兩人正好在上海因爲某論壇相遇。30多分鐘的時間裏,二人觀點相通,相談甚歡。

廖兵從上海回到廣州,剛下飛機就接到電話:就是你了。李斌說你來出任廣汽蔚來的CEO。

這個故事至少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其一,相對於李斌,廖兵只能算是二分之一個新勢力創業人,而廖兵的另一半身份是一個新創造車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從資本介入的程度來看,廖兵之於廣汽蔚來較之李斌,少之又少;

其二,廣汽蔚來離不開廣汽,也離不開蔚來。二者任一撤離其中,廣汽蔚來將不復存在。即便廖兵也左右不了其存在的可能性。

但爲什麼只能說“很難”,不能說“絕無可能”。

一旦廣汽蔚來在廖兵主導之下,成功實現IPO,那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現在回頭來看廣汽蔚來“整車全賠”的承諾,還真有其“積極意義”,至少表明合創007買得放心,用得有保障的主機廠態度,如果因此多賣一輛車,對廖兵來說,也是值得的。

“鞋穿在自己腳上,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誰又能明白,那個背後有強大靠山的廣汽蔚來真正的苦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