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忠贞的人,永远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来结束。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选择,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就像我们出生在的家庭就为被动选择,而从那之后我们更多的是主动选择。

在一个路口的分叉口,走哪一边是一个选择,成家立业也是一个选择,选择有大有小,但同样重要,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做出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要承担它所带来的一切,是喜是悲都要悉数咽下。

人的一生最遗憾的就是选择了不该选择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茅以升就是因为选择错误,而心存愧疚,至死都怀有悔恨。

事业有成,人人敬佩

说到茅以升就要提起他所带领建造的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现代化大桥,他带领建造的大桥很多,可以说他是桥梁方面很具有权威性的专家。

茅以升,1896年生,江苏镇江人,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7岁就读于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接受思想的启蒙。

在他十岁的时候,亲眼目睹了一所大桥的坍塌,时值端午节赛龙舟之际,人群聚集在桥上观看,不少人受伤甚至死亡,从那时起,茅以升就暗下决心,要建造出世界上最结实的大桥。

后来的茅以升也很争气,在自己想走的路上走得很远,大学毕业后获得公费赴美留学的资格,在美国先后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而后回国,开始了他在桥梁方面的研究。

1933年,在上级的支持下,茅以升开始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当时我国还没有先进的桥梁方面的知识,茅以升带领着一批人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地理复杂的难题,历时五年的时间建造出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本应美满的婚姻

如果说茅以升事业方面如火如荼,那么在早年间,他的婚姻也是一样的美满。

在茅以升17岁的时候,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年长他一岁的妻子戴传蕙,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对于这门亲事,茅以升还是很满意的。

戴传蕙是典型的南方女子,温柔贤淑,写得一手秀气的小楷,婚后二人自然是相敬如宾,受传统教育的戴传蕙把家庭和丈夫放在首位,在家庭中充当着贤妻的角色,在有了儿女之后,便是贤妻良母的角色。

他们二人共生育了二子四女,从小这六个儿女便全权交由戴传蕙照顾,在照顾儿女的同时也在打理着家里琐事。

戴传蕙真的是贤妻良母的典范,茅以升常年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料理过家中的事情,戴传蕙知道丈夫的辛苦,从不抱怨,反而更加的体贴丈夫,任劳任怨的照顾一家老小,在丈夫的背后一路默默支持着。

在茅以升接下建造钱塘江大桥的日子里,当时时局动荡,加上造桥的困难重重,因为担心丈夫的安全,忧郁成疾,戴传蕙甚至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可以说戴传蕙的心始终系在丈夫身上,在得知丈夫安全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后,她的病不治而愈,这样一个把丈夫放在首位的女子何其珍贵。

而这样美满的婚姻却被茅以升亲手打碎,在茅以升50岁的时候,遇见了21岁的权桂云。

当时茅以升和戴传蕙处于两地相隔的状态,没有妻子的陪伴,加上当时二十出头的权桂云热情开朗,长相清秀,对茅以升很是体贴。

茅以升当时可能也有过纠结,但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茅以升和这个相差了将近三十岁的女孩子在一起了,并且还生育了一个女儿,如果不是一次意外,这样家外有家的生活可能会一直持续着。中年冲动,晚年后悔

1950年,全国掀起了“忠诚老实”的运动,迫于历史形态,茅以升坦白了这段婚外情,这对于戴传蕙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从来没想过体贴入微的丈夫会背叛自己,她曾经信誓旦旦地对周围的亲朋好友说,从不担心丈夫会在外面拈花惹草 。

可如今,这样的事实摆在她的面前,她一时间无言以对。儿女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很是气愤,从小父亲不在身边的日子居多,他们和自然是和母亲更亲近一点,也知晓母亲的辛苦,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可现在父亲却全然不顾母亲的感受,他们不愿面对这样的父亲,一时之间,茅以升陷入了舆论的批判之中。

得知丈夫的背叛后,戴传蕙没有哭闹也没有吵着和茅以升离婚,只是默默承认了这个事实,看似没有受到很大打击的戴传蕙抑郁症却更加严重了,最后在七十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这个女人为丈夫,为孩子付出了一生,却唯独没有为自己而活。

在戴传蕙去世后,茅以升心中悲痛不已,为妻子手写挽联,之后出了一本书来悼念亡妻。

可就是这个悲伤的男人,在亡妻去世一年后,却提出要将权桂云接到家中的要求,子女更是接受不了,在他们看来,母亲才去世一年的时间,他们无法容忍另一个人来代替母亲的位置,更何况这个人还是间接伤害了母亲的人。

长子茅于越直接表示,如果要将权桂云接到家中,他就不再踏入这个家,茅以升仍一意孤行,茅于越一气之下离家前往美国,期间不曾回来。

而权桂云也没有陪伴茅以升很长的时间,她以为搬过来之后,时间久了,只要她做的很好,尽心尽力对茅以升的家人好,就能得到谅解,可事与愿违,即使她做的再多,一切也都只是徒劳。

而她也因始终无法得到茅以升家人的接受,抑郁成疾,患上了抑郁症,最终在五十岁的时候去世,当时的茅以升已经是八十岁高龄。

以为能再次得到幸福的茅以升也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幸福,两个女人都因为他抑郁而终,两次失去令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人到了老年便开始想念家人的陪伴,他开始尽力去修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其他子女慢慢地原谅了他,只是无论他怎么试图挽回和长子的关系都无济于事,直至他去世那一刻,茅于越也不曾回到他身边,那封让茅以升释怀的谅解信,也是他和权桂云的女儿冒充茅于越写的,为了让父亲能安稳的离去。

这样一个事业上很有建树的人,却落得晚年凄凉的景象,让人心中不免感慨。

小结:董卿在《朗读者》中说道:“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从茅以升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得到解释,本应该美好的人生,因为他的一次选择而使所有美好离他远去,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我想他应该不会选择背叛妻子,背叛家庭,而是坚守住自己,坚守住自己的幸福。

可惜这个世上没有人能获取再来一次的机会,失去的只能放手,我们能做到的只有把握好当下的每一次机会,做好每一次选择,不让自己后悔,不让人生留下遗憾。

人生有无数拐点,我们要做出无数次选择,我们无法保证每一次选择都是对的,但要让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回想起都不要后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