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作爲一個資深社畜,每天靠咖啡因促使腦袋裏的血管順利流動,因此時常關注着咖啡界的一舉一動。

自從資本市場的瑞幸·安徒生被爆數據作假後,綺麗的中國咖啡藍海瞬間被踩成了乾涸的溪流。最近一篇熱議的報道《虛構的萬億咖啡市場》同樣在用各種維度的數據試圖證明,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並不適合賣咖啡。

《虛構的萬億咖啡市場》報道中的觀點

雖然已經有無數的咖啡先烈淹沒在浩瀚的歷史中,但筆者認爲中國咖啡故事尚未完結。

一、被質疑的中國咖啡市場?

2018年的三輪融資直接燒出了瑞幸的神話和中國咖啡市場明媚的春天,然而三年後的今天,從COSTA宣佈關閉中國區約10%的門店,到星巴克宣佈放緩開店的步伐,還有一衆被瑞幸熱帶起來的新咖啡品牌的關店潮,與當初的“開店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年之間,中國咖啡市場之所以經歷冰火兩重天。以事後的視角觀察可以看出,中國咖啡不好做,一方面是由於難以打開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咖啡品牌欲罷不能地通過燒錢獲客,並未認真考慮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燒錢一時爽,燒完火葬場”的案例在資本市場永遠是花錢買不了的教訓。當年一系列令人乍舌的融資動作和擴張節奏,給創投圈打了一針興奮劑,讓大家紛紛在一個沒有咖啡基因的國家比拼“撒幣”。衆多互聯網咖啡品牌從下載APP到關注公衆號的推廣,皆以免費奉送數杯咖啡的代價來拉新。

燒錢確實可以獲得大量增量用戶,但卻不能留住用戶,畢竟同筆者一樣的重度咖啡愛好者並非多數,只有瞭解中國的大多數消費者需要怎樣的咖啡,才能獲得咖啡市場更大衆化的打開方式。然而許多品牌在盈利模式尚未走通的背景下,靠砸錢進擊的打法來對標星巴克,不僅核心競爭力未體現,還讓企業越做越重。

那麼,中國咖啡的新一輪機會在哪裏呢?

《論語》有言,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囿於中國長期以來對於咖啡的消費習慣,玩家們需要探尋出後中國咖啡時代的不同商機。

從今年咖啡市場的幾筆融資情況來看,在新的技術、新的消費觀念之下,資本仍然看好中國咖啡市場的潛力,只是更理性地開始關注咖啡店之外,更日常、更多樣的場景需求。

正如峯瑞資本執行董事黃海,早年對中國咖啡的看法就與主流市場不同,他認爲瑞幸的興起是因爲一些用戶不需要星巴克那麼優質的環境,只買產品本身。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變得日常了,正在消費產品本身。

一個事實是,不管現磨咖啡有多專業,中國如今的主流市場仍然屬於速溶咖啡。Mintel報告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在1000億左右,其中速溶咖啡佔比達到72%,現磨咖啡比例約爲18%,即飲咖啡佔比爲10%。

數據來源:Mintel報告

在這樣的背景下,給速溶咖啡的升級和創新成了一個新的方向。一家沉浮6年的資深咖啡品牌連咖啡,在消失100多天後,近期帶着零售新產品宣告“硬重啓”,讓咖啡戰場再度熱鬧起來。

二、搖搖瓶是下一個風向?

再次歸來的連咖啡,從產品到渠道徹底迭代,帶着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不僅高調承認線下門店全部關閉,還用一款新品“搖搖瓶”給了市場一次擲地有聲的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平地而起的“搖搖瓶”,上線5小時,僅私域銷售突破100萬。這背後代表的是一款更適合消費者習慣的咖啡新品誕生了。其實關注連咖啡的都知道,“搖搖瓶”是在其原有的爆品“防彈咖啡”的包裝和形式上進行了升級,爲何簡單一改就能一擊即中呢?

多次硬核轉型以及多年和巨頭搏殺的經驗積累下,連咖啡對中國消費者的洞察變得越來越精準。

大部分中國消費者難以被專業、精品的咖啡打動,而花式口味和新潮玩法的新銳咖啡領域纔是年輕人的新寵。用連咖啡歸的話來說,新咖啡需要“提供更有想象力、更有性價比、更有功能性的產品,包括但絕不限於膠囊、濃縮液、凍乾粉、冷萃液、瓶裝咖啡等”。

第一財經報告也印證了這個觀點,新銳咖啡呈爆發增長,熱愛嚐鮮的Z世代則是咖啡消費的中堅力量。

所以連咖啡的搖搖瓶,正是從口感、功能、包裝全面迎合Z世代對咖啡產品的需求,從而創新研發這個新的細分品類。

多年來,傳統速溶咖啡的印象已被雀巢、麥斯威爾等國際品牌定型:價格便宜的花式添加劑口味。而連咖啡的搖搖瓶新品“雪克雪克能量咖啡”打破了這種偏見。

首先是功能上,更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兼容了咖啡的提升功能和輕食的飽腹功能,並且作爲防彈咖啡的升級版,卡路里降低約60%,還增加了膳食纖維,更適應當代年輕人健康輕體的飲食觀。

其次在口感上,連咖啡採用德國進口的鮮萃技術,花幾十秒搖一搖,就能讓咖啡粉、MCT和黃油等原材料發生奇妙的反應,甚至可以搖出奶泡,獲得飽滿香醇口感。並且連咖啡在集合了數萬條用戶反饋後,減少了油脂比例,更加清爽適口易接受。筆者與辦公室的小夥伴們,親測了新品的全部口味,確實口感獨特,與現磨咖啡不相上下。

最後在包裝上,也更符合年輕審美,頗具潮酷感的硬核包裝,在一種咖啡飲品中顯得格外與衆不同。

因此,搖搖瓶這個創新的形態,一經上線就被連咖啡、三頓半以及衆多同行看好,有望在更多選手的跟進下,成爲了業界新的細分大品類。

對連咖啡來說,此款新品的意義不僅是包裝、功能或口感上的創新,更是推平了咖啡的等級世界,讓消費升級的咖啡產品觸達更廣泛的人羣。

對中國市場來說,消費者在咖啡品類上的消費升級,並非有瑞幸時代吹捧的高度,但咖啡升級的生意依然行得通。

換句話說,中國咖啡市場的升級方向不是從0跨越到手衝、現磨的小衆市場,而是從傳統速溶升級到品質化咖啡飲品這樣一個更大衆化的市場。

搖搖瓶等創新產品的出現,就是在“搖”的過程就打破了現磨和速溶的邊界,讓不同形態的咖啡產品在價格、口感上逐漸統一。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市面上像搖搖瓶這樣通過花式泡出來的咖啡,口感並不輸星巴克,而星巴克等線下連鎖品牌也正在推出速溶產品,價格上也正向新銳速溶咖啡靠近。

畢竟現磨咖啡和預包裝的咖啡零售商品是兩個不同的打法。前者是典型的重資產比拼開店速度和單店模型,後者不僅對資金使用率更高,還擁有更大的創新升級空間。從線下和外賣領域一路走過來的連咖啡深諳這個道理,用“搖搖瓶”以及未來更多的預包裝新品正式進軍快消行業,逐漸從“微信單一渠道+一線城市窄覆蓋”,走向了全渠道和多維度的產品覆蓋,彌補了之前覆蓋不到的用戶需求和市場。

三、 未來市場走向何方?

回到開頭的文章,作者的一個核心觀點是,中國的咖啡需求是瑞幸鼓吹出來的,難以下沉。但從筆者去星巴克一座難求,以及電商平臺上各類咖啡新品的屢創佳績來看,中國咖啡的萬億市場顯然不是虛構的。

因爲除了之前焦點關注的外賣現磨品類外,泛咖啡領域的增長依然能夠構建起一個龐大的中國咖啡市場,並且可以不斷拓寬咖啡的消費場景。

雖然對於茶文化底蘊濃厚的中國而言,咖啡是“舶來品”。但咖啡在中國能有今天的局面,是衆多創業者趟過無數坑、做好市場教育的結果。在這個層面上,像連咖啡堅持6年的創業旅途中,不斷用自身迭代與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進行磨合的企業,將會給市場帶來更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咖啡產品。

並且從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等食品飲料巨頭推出即飲咖啡,以及茶飲新秀喜茶、奈雪也將目光轉向咖啡市場來看,中國咖啡市場的新故事還在繼續。

從中國品類的成長成熟來看,行業的耐心則是中國咖啡市場成熟的關鍵。畢竟在商業世界,耐心是一種稀缺的美德。

同樣的,中國咖啡的消費力上漲,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全行業的耐心,迴歸秩序與理性,迴歸咖啡本質,來慢慢打動更多的消費者。

因爲,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四、結語

從埃塞俄比亞的牧羊人第一次發現咖啡豆至今,已有大約1000年的歷史。這粒小小的咖啡豆不僅充滿了許多傳奇,還在資本的催化下,攪動着萬億市場。

相信未來,在中國咖啡品牌耐心的研發和創新後,咖啡飲品將用不同的風格定位吸引着不同的人羣,在並以多種面貌滲透到我們的生活裏。

作者:錢皓、可達怡

編輯:安吉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