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一大主要抓手。而在浙江省交通集团杭金衢改扩建二期项目上,“互联网+”又有了更为全面的呈现。

BIM技术

走进指挥部一楼,一块超大屏幕引人注目,实时轮播着全线151个关键施工点位的场景画面,包括实验室、三集中场地(钢筋加工、梁板预制、拌合站)、高危施工点,例如高边坡、特大桥、隧道等。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即便不在施工现场,也可以实时掌握施工的动向、监督项目进展,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监管质量。这便是杭金衢改扩建二期项目“BIM综合平台”的功能之一。

BIM技术可视化

以打造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示范工程”、“品质工程”为目标,杭金衢改扩建二期指挥部借力“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技术,在BIM系统的基础之上,整合视频监控、物联网技术等信息化管理方式,“量身定制”拓宽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集大成者”——“BIM综合平台”,实现从试验检测、技术交底、路面施工、监测管理等的全过程管理。

可视化交底

“对于我们来说,‘BIM综合平台’最具特色的功能是交通组织转换工作三维可视化。”指挥部工程处处长张甘成说道。众所周知,杭金衢改扩建二期工程最为鲜明的特点便是“边通车边施工”。据统计,杭金衢金华至兰溪互通、吕塘角至五里枢纽路段日均断面混合流量约6万辆,货车占比在40%以上。在保畅通保营运的前提之下,工程安全管控的风险大幅提升,交通组织转换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而借助“BIM综合平台”三维还原功能,交通组织也有了提前模拟的机会,如何拆除已有工程、如何引导来往车辆都可以通过动画清晰呈现,甚至每一道工序的先后步骤都可以展现出来。“有了这个平台,一线施工工人也能轻松看懂施工图和流程图,极大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张甘成说。

交通组织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BIM综合平台”,以三维BIM信息模型对二维图纸内容进行还原,在BIM模型创建过程中对物质中的结构物的尺寸、空间位置关系进行校核。在建模过程中详细核查设计部提供的设计施工图与BIM模型内容和深度的一致性,形成施工图复核报告共计157页,发现各类路基、桥梁图纸问题共计100余处,解决传统二维审图中难想象、易遗漏及效率低的问题,在施工前快速、准确、全面的检查出设计图纸中的错、漏、碰、缺等问题,优化工程设计,降低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等问题。

接下来,指挥部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BIM综合平台”各项功能,将其打造成真正适合拓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让施工管理更智慧的同时,加速工程品质落地。

监制/丁前程 郑莉

编辑/周倩

记者/沈颖惺 李晓玉

通讯员/刘峥 陈俊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