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把孩子的教育看得非常重要,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輔導班。雖然這些培訓班收費的價格並不便宜,但爲了孩子,家長們也都豁出去了。畢竟努力賺錢就是爲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正因爲家長有需求,市場上近幾年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如雨後春筍一樣開始增多。質量也變得參差不齊,有些培訓班甚至爲了減少支出,獲取高額的利潤。把輔導班開在很簡陋的環境,租用他人舊的民房,孩子的安全問題得不到保證。並且有些輔導班根本就沒有辦學資質。老師也都是招收的未畢業的大學生,因爲未畢業的大學生需要的薪資很低,在他們看來是最廉價的勞動力,可以節約不少成本。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市場怪象,讓家長們覺得自己的付出太不值得。家長爲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揹負了太多經濟壓力。畢竟現代社會房價物價都上漲厲害,作爲普通的工薪階級本就遭受着很大的壓力。如果自己在孩子身上投入了不少金錢,但獲得的成果卻與付出的遠遠不成正比。相信沒有一位家長不會抱怨。

的確,如今教育培訓市場亂象橫生,不只是家長會建議取消輔導班。我個人也是非常贊同的。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1、輔導班的存在,加大了家長的經濟壓力

衆所周知,讓孩子上輔導班的費用並不低。如果是爲了孩子好,家長肯定是願意在孩子身上投資的。並且家長們努力工作,也都是爲了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環境。但現實的情況是家長們花了錢,並沒有對孩子的成績起到多大的作用。畢竟大多數家庭只是普通的工薪階級,承擔着房貸車貸,生活已經面臨了足夠大的壓力。給孩子報市面上的輔導班,家長已經很喫力了。當然,經濟實力很強的家庭可以給孩子報名校教師一對一輔導,但是價格高達幾百一個小時,普通家庭是沒辦法承擔的。

這其實在潛移默化當中就拉大了與經濟條件家庭的差距。經濟實力強的家庭可以花更高的價格給孩子請一對一的名師家教,而普通家庭呢?就只能給孩子報質量一般的培訓班,而農村的孩子就只能靠自學了。之所以現在都說寒門再難出貴子也是有原因的,出生在豪門的孩子,相當於直接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很多時候有了足夠的物質條件,才能更好地去做其它事情。

2、更多的輔導班其實就是市場化的操作

很多輔導班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廣告宣傳上。投放了大量的廣告,短信,發傳單,造勢出火爆的校外輔導市場浪潮。吸引更多的家長給孩子報考輔導班。當然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個我們能理解,但關鍵是很多開設輔導班根本就沒有相關的資質,單純的就是爲了賺快錢,根本沒有把重心放在教學質量上。

隨便招幾個人,租上一個地理位置還不錯的門面就開始招生了。有的老師甚至連最基本的教師資格證都沒有。而家長們也不可能對所有的老師都一一去查證別人是否有資格證。尤其是很多農村家長對這方面根本不懂,以爲交了錢就是給孩子找到了負責的好老師。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很多輔導班更多就是市場化的操作,完全以利益爲中心。

3、有些在職教師利用假期補課,影響了平時的教學質量

雖然教育部明確規定教師不能在校外輔導機構任教補課,但這種情況是一直存在的。只要老師不被舉報,一般來說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主要是因爲市場的確有這個需求,再則父母認爲與其上孩子去上市場上其他沒有資質的輔導課,不如讓孩子去上學校老師的課。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則更有保障。

但其實這樣對學生真的沒有好處,一方面在職教師在校外補課,損害教師形象。另外一方面這樣只會分散教師的精力,當教師在校外補課所賺取的收入遠遠高於在學校賺取的薪資時,你覺得老師還會一心一意的好好教學生嗎?校內的教學質量必然會大大下降。這其實對於孩子的影響是負面的。

就目前的市場情況,取消所有的校外輔導機構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目前對於學生校外教學輔導有很大的市場。如果一定要辦輔導班,希望能夠對學生進行鍼對性有效輔導。市場加強對輔導機構的監督管理,完善相關的資質,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與文明禮儀教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