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對於年輕人來說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因此,也有許多名人將其列爲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自己接觸這本小說是1998年左右,那時候還在上高中,一個同學拿了一本沒有封面的厚磚頭一樣的書,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但是看了一頁便把我深深地吸引了。或許當時自己也處於高中階段,也是從農村去縣城上高中,雖然當時的條件已經不如孫少平讀書那般艱苦,至少喫飯已經不成問題,但是也多現實的苦難絕對是感同身受,特別是當時已經愈發強烈的自尊心理,卻因現實的困境而變得捉襟見肘。

這本書漸漸在同學之間傳開了,大家相互借閱,借來就沒有封面,爲了節省時間,同學們把這書被分成三份,可以同時讓好幾個人閱讀。由此可見,這書在年輕學生中是多麼的受歡迎。再後來,過了好幾年網絡開始發達,才知道書名叫做《平凡的世界》!

成年後,因爲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再次引起自己的興趣,經過多年生活的磨礪,但此時更加理性更加深刻。反而對孫少安給予更多的欽佩!爲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感的變化,我覺得還是經過世事的歷練,變得更加實際。

首先,在孫少平身上很多事情過於巧合了,在此絕對沒有貶低作者的意思,其實整個孫家的婚戀都是過於巧合,作爲貧苦農民的孫家三個孩子的戀人從村級到省部級都佔盡,孫少安 —潤葉(支書田福堂女兒),孫少平—曉霞(田福軍女兒,從縣級到省部級都幹過),蘭香—吳仲平(省委副書記吳斌兒子),現在想想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哪個市委書記的女兒看得上一個打工人呢?還是不穩定的打工人!而是在當時,喫農村糧和商品糧絕對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生活經歷告訴我們這種情況幾乎沒有生存的土壤,所以也就不可能產生愛情之花,這種感情只能是蒼白而無力,虛幻而渺茫。

而在孫少安身上讓我們更多地看到生活的波折,奮鬥的價值。同樣出生於農村,孫少安現實很多,他自己看到和潤葉的差距,放棄了這段感情,而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奮鬥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面貌。

從十八歲就當生產隊長,到後面積極轉變觀念開辦磚廠,再到遭遇波折幾經破產,雖然最後發家致富,但妻子卻不幸患病。人生不是一帆風順,感覺這纔是生活的常態,而只有歷經波折纔會更好的成長成功。正是孫少安讓我們看到了既腳踏實地又永不言棄的精神,用秀蓮的話說這是一種“悍性”!

一百個觀衆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對書中人物的喜好也各有不同,正因如此才愈加體現了作品的偉大,深深地向作者致敬!

大家看了這本書有什麼感受呢?你又最喜歡書中哪個人物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