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浮華散去,一地雞毛!

曾經的首富們,也不例外。

今年,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個曾經的中國首富,是在無奈、憔悴和痛苦中度過的。

王健林,在整個2020年,註定是無奈的。

儘管在2017-2019年的三年中,萬達累計拋售資產,超過了1000億,但是,大廈將傾的趨勢,仍然沒有任何改觀,今年的新冠疫情,讓萬達的租金收入,直接損失超過50億,間接損失或許超過了100億,另外,萬達影院也在疫情期間虧損巨大。

沒有辦法,只能再次拋售資產,繼拋售英國和澳洲地產項目之後,再拋售位於美國芝加哥的萬達文華廣場——至此,萬達差不多是清空了所有的海外地產項目。

還有更痛苦的,距離“死亡”不遠的!

李河君,號稱清潔能源之王,2015年的中國首富,但是,現在,李河君的漢能,已經離“死亡”不遠了。

據不完全統計,李河君的漢能,現在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高達70餘次,旗下子公司漢能移動能源,正在破產審查,拖欠員工薪資,被集體討薪。

2020,除了王健林和李河君,一大批曾經的地方首富們,日子也大都不好過,比如,河北的楊卓舒,河南的朱文臣,新疆的孫廣信……他們都曾經做過富甲一省的首富。

無論是曾經的一國之首富,還是曾經的一省之首富,其絕大多數的現狀,都沒什麼不同。

一句話,浮華散去,一地雞毛!

要說這些曾經的首富,爲什麼會走向沒落、走向黃昏?

一是認識論出了問題!

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時代和國家的饋贈——這是致命的!

說實話,僅拿房地產爲例,在過去的若干年,全世界有多少國家的政策,像我們這樣的完全市場化,包括房產交易稅率、持有稅率、以及公有住房等等,這些環節的制度性欠缺,實質上就是對地產商最大的饋贈。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人口紅利、城市化紅利等等,這些都是時代和國家對開發商的饋贈。

沒有這樣的認知,沒有必要的謙虛,即便你是首富,出問題也是早晚的。

二是方法論出了問題!

王健林曾經說過,“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我當時就說了,這完全是胡扯。

一個國家的政策,包括行業政策和金融政策,不可能被一小羣人綁架的——如果可能,那麼,這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膽子大”?適用於信貸寬鬆、且資產價格膨脹的時代。信貸寬鬆,以6%-8%的年息能輕鬆從銀行貸到款,資產價格膨脹,不動產或其他資產一年漲20%以上,這不就可以輕鬆套利了嗎?

但是,這樣的年頭,如果持續下去,中國經濟遲早就要崩了,怎麼可能任其發展呢?

偏偏這些過於自戀的大佬,還沉醉於過往,還玩高負債、高槓杆的套路,這要不翻車纔怪呢。

所以,在任何一個時代,在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商業大佬的財富成就,不能爲一個國家的經濟、一個國家的民生,提供必要的增量,而是事實形成了負和的博弈,那麼,其走向末路是必然的。

比如,2010年之前的房地產,我們還能視之爲給國家經濟、廣大民生提供增量,那麼,2010年之後,則明顯是與國家經濟和廣大民生相背離,漸進走向了零和、負和的博弈。

當然,這樣的末路,不一定是政策的打壓,也不一定是市場的變化,歸根到底,還是人心的向背——商業力量再怎麼強大,也不能與民爭利,與國爭利。

曾經的地產首富,已經走向了末路!

未來的互聯網首富,不調整,也將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