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PUA”,是最近的一個網絡熱詞,多指戀愛關係中男方對女方的精神打壓,然而很多家長對“戀愛PUA”津津樂道的同時,卻不知道,自己也在對孩子施行“教育PUA”,給孩子造成了無盡的傷害。

“媽媽,爲什麼你這麼毒舌?”小女孩吐槽媽媽

《少年說》有一期裏面,一位女孩就自己媽媽的“毒舌”問題展開了吐槽,同時還分享了一些被媽媽“毒舌”的案例。

數學沒考好,三天沒敢跟媽媽說,最後還是沒逃過被訓斥。

你看看你考的這是什麼鬼東西?我的智商就真的一點沒遺傳到是嗎?真是丟我的人”

當她買了自己心儀的衣服,媽媽卻不喜歡的時候,還是會被訓斥:“爲什麼要買這麼醜的衣服?下次再買這種垃圾我就全都給你扔出去”

還會用她來給弟弟做反面榜樣“千萬別跟你姐一樣活成廢物,做什麼都不行”

面對女兒的吐槽,臺下的媽媽說出了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甚至倒背如流的話:“我都是爲了你好”。

臺上的女兒鼓足勇氣回了一句:“這不是對我好!你的毒舌對我傷害真的很大!”

正因爲親密的親子關係,有些家長總覺得自己可以對孩子爲所欲爲,似乎萬事回應一句“都是爲了你好”就可以抵消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我們家孩子愛犯錯、打架、說謊,一切都是他的問題都是他不好”

《大耳朵圖圖》裏有這樣一個經典鏡頭。

只要一開家長會,圖圖媽媽就表現得特別焦慮,老師還沒開口,就主動跟老師道歉,說圖圖“愛犯錯,淘氣,喜歡說謊還挑食”,生怕老師指責自己。

而這個時候,胡圖圖小朋友多半是在旁邊低着頭,不知所措的站着。

後來發展到,即便是在幼兒園表現良好,在聽到要開家長會的時候,胡圖圖也會躲在門口瑟瑟發抖,生怕媽媽“河東獅吼”。

你越是到處宣揚孩子的缺點,孩子就會在自卑的同時,牢記住這些缺點,每一次面臨同樣挑戰的時候,孩子都會想起那一天,你給她帶來的羞恥感,狼狽感和無所適從。

那些從小被PUA的孩子,長大都怎麼樣了?

有個朋友,從小就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疼愛,至少考試成績稍微落後於人,就會面臨父母的冷嘲熱諷。

考得好了,達到了父母的要求,她興高采烈的把試卷拿回去給媽媽看,媽媽卻說“爲什麼是年級20不是年級第1?考了個20名就這麼驕傲,以後怎麼辦?”

她主動去幫媽媽洗碗,不小心打碎了碗,全家人會一起嘲諷她,“做什麼都做不好,以後怎麼辦”?

長大之後,她變得自卑懦弱,最擅長的就是否定自己。

只要別人一誇她,她就會很嚴肅的否定你,“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人,但是我絕對不是其中一員”。

聰明的家長,絕不會當衆揭孩子短

《墊底辣妹》裏的沙耶加,所有人都覺得她是“壞孩子”,成績墊底,惹是生非。

有一次老師忍無可忍,直接請了她的媽媽來談話,表示要勸退沙耶加。

令人“詫異”的是,媽媽並沒有斥責沙耶加,而是先跟老師道了歉,並維護自己的女兒說“她每天都有認真的上補習班,在家也會學習到凌晨,真的很努力,請老師再給她一個機會”。

沙耶加驚訝於母親的護短,原本自暴自棄的她在母親的鼓勵下,重新燃起了努力的底氣,最終以出色的成績回報了媽媽。

心理學上個詞叫“原生自卑”,多半是由於幼年時期受到他人打壓形成的。持續性的被否定,讓他們陷入無限的自我否定,長大之後也很難獲得成就。

不少家長提倡“挫折教育”,但是挫折教育不等於PUA,也不應該是一味的打壓孩子,貶低孩子。

結語

爲什麼不用溫和的鼓勵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爲什麼不寬容的接納孩子的缺點?爲什麼不肯定孩子們的優點和閃光點?這難道不才是父母應該做的嗎?

理解孩子,正視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在你的愛和尊重之中向陽而生。

你如何看待挫折教育的?你曾受到父母的打擊、貶低嗎,對你有什麼影響?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髮育都在這裏。關注@羣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