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能源汽車作爲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逐漸凸顯。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2019年媒體報道新能源汽車起火數量從2015年的14起增加至2019年的76起,安全問題已成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目前,隨着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全面實施,汽車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趨勢日益明顯,利用大數據研究解決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已經成爲重要途徑。

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中國汽車安全與召回技術論壇上,由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大數據應用聯合研究中心共同主編的《汽車大數據應用研究報告—新能源汽車安全篇》(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佈。針對消費者及行業備受關注的問題,中國汽車質量網對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主任助理王澎進行了對話。

Q1、王總,您好,我們關注到今天大會發布了《汽車大數據應用聯合研究報告-新能源汽車安全篇》中國汽研作爲“汽車大數據應用聯合研究中心”的發起單位,想必爲這份乾貨滿滿的報告貢獻了不少智慧力量,您認爲,新能源汽車安全篇報告是基於怎樣的初衷而發佈的?

王澎: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自燃事故逐年增加,安全問題成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大挑戰。

另一方面,隨着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全面實施,汽車行業中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汽研作爲汽車業內科研院所,近年來深刻地感知到數據給行業所帶來的改變。目前,大數據已經成爲全產業鏈研究和解決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未來,我們相信在新能源汽車和大數據的深度融合下,安全監管技術也將迎來全新變革。因此,《汽車大數據應用聯合研究報告-新能源汽車安全篇》應運而生。

Q2、《汽車大數據應用聯合研究報告-新能源汽車安全篇》主要涵蓋哪些研究版塊?

王澎:《報告》由“汽車大數據應用聯合研究中心”成員單位共同編著,參編成員包含有關部委支撐機構、汽車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互聯網應用服務商、大數據應用服務商、科研機構、相關社團組織、高校等,涵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通過整合行業資源,集成專家意見,《報告》分別從電池安全、整車安全、充電安全、預警研究、測試評價以及綜合應用多個方面向行業分享了大數據賦能新能源汽車安全的前沿技術和最新趨勢。

Q3、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問題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方面,在我們報告中,針對電池安全都有哪些前瞻性的研究分析輸出?

王澎:動力電池安全是當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關注焦點。《報告》第II篇的電池安全篇中,揭示了大數據在電池機理研究、電池生產到市場應用各個環節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使用電動汽車雲端充電數據實現電池一致性評價和內短路檢測、或是通過在用車安全大數據分析驗證電池系統熱失效防護技術的有效性等等。向行業分享了通過大數據手段,提升動力電池“研發-生產-使用”全流程安全性的最新成果。

Q4、在整車及充電安全方面,我們的研究報告有什麼特別的發現?

王澎:“數據”對於安全的重要意義,目前已經是全行業的不爭事實。面對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挑戰,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充電企業都在積極地探索新能源汽車的大數據安全技術。在《報告》中,大家可以看到大數據在新能源汽車及充電產品安全設計和應用的最新技術,包括採用衛星定位、無線通信、雲計算等多種技術協同分析電池環境適應性,完成動力電池故障診斷;駕駛行爲分析+安全輔助系統提升車輛行駛主動安全;以及從充電設施和大數據兩個層面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安全的防護技術等。將爲從業人員提供有效參考,爲市場增加更多信心。相信在數據支持下,在有效的監管下,在全行業的深入合作下,將有效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Q5、在新能源汽車安全預警領域,我們的報告有哪些研究發現?我們知道,中國汽研已建立了新能源汽車預警監測平臺,並有着一套中國汽研的循證研究方案和多預警模型協同應用機制,能否爲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王澎:安全預警是保障新能源汽車正常運行的有效手段目前無論是從在用車角度出發,或是從實驗室機理角度出發,業內的相關機構都在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預警模型的研究。

循證實踐方法,是一種基於事實(案例)的最佳實踐且能持續更新的研究方法,中國汽研依託於對新能源事故車的研究分析、有效的實驗重現和海量的數據資源,結合熱失控機理,對典型事故進行模式解析,提取相關特徵向量,通過聚類等機器學習的方法實現事故原因的判定。

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建立對應的效果評估體系並形成預警模型一種研究方法,並針對新能源汽車國標32960、車企企標數據特徵,打造了中國汽研特有大數據處理體系安全預警系統,爲政府部門及企業提供車輛風險預警和跟蹤處置的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