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該貪婪,仍是該驚駭?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查理·芒格回答了這個題目,他說“我非常驚駭”。

在這個傻瓜都能暴富的時候,我不考慮這個題目。現在有許多愚蠢錯誤的行爲,那些不謹嚴的人終有一天會面臨最大的危險。

查理·芒格以爲,現在世界上有些不負責任的投資,“這種對經濟的短期救助未來可能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困境”。

嗯,太宏觀的東西我們就不評價了,但作爲一個投資領域公認的智者,查理·芒格的判定和決議計劃體系仍是值得我們思索和學習的。

“我的決議計劃體系非常簡單”,查理·芒格把它稱之爲“系統化的反常識”。這個決議計劃體系讓他過去保持了非常好的投資業績——連續十四年是市場收益的三倍。

那麼,什麼是系統化的反常識呢?

同沃倫·巴菲特一樣,查理·芒格很善於用最簡樸的語言來詮釋一些複雜的概念和道理,他說,“去除傳統思維中愚蠢的部門,就得到了反常識”。

這是一個我很有體會的地方,要知道,我們從小到大都在積累經驗,由這些經驗形成的“傳統思維”匡助我們許多,它們讓人避免了許多錯誤和危險。

但這種經驗主義也往往是讓我們變得狹隘、守舊和侷限化,在因循守舊中落伍於時代,並錯失機會。

在貿易世界,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好比諾基亞,好比大潤發,你安分守紀,從沒有做錯什麼,但就是失敗了。

要知道,這個世界是佈滿了矛盾的,常識和經驗很重要,可“反常識”有時候更重要。

世界獨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過去準確的東西帶領我們走向了成功,但假如我們一直相信過去的東西,那我們必將走向失敗。

在20年前創業與今天走向創業,我們遵循的“常識”是截然不同的,好比娃哈哈當年主要是靠電視等媒體廣告宣傳迅速打開的市場,如今呢,我們需要的是“流量”,我們面對的是多元化、碎片化和易變的市場主體。

變化永恆是常識,這種常識是根本性規律,但更多的常識不外是經驗的積累和枷鎖束縛而已。

所謂愚蠢,意思就是不知道與時俱進,老抱着陳舊的思惟不放。

當一些新事物出來的時候,風險和機遇齊飛,我們看這兩年的直播就是這樣,有些人覺得這是個泡沫,還有些人拿數據和媒體報道說事,來證實自己纔是準確的。

實際上,這都是先入爲主的“愚蠢”,四處蒐集“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尋找認同和聯盟,躲在井底自娛自樂。在現實中,等大部分人都認可的時候,最好的位置最肥的市場已經是人家的了。而許多人最習慣、最喜歡的就是搶殘羹剩飯。他們覺得這纔算不亂、安全、“正常”的。

每個人一生能碰到的機遇是很少的,人生就是這樣。碰上好的機會非常難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猶豫,輪到你的時候分一大塊蛋糕。我就非常擅長幹這種事。

人活着就有風險,當真正大的“機遇”泛起的時候,你不嘗試的風險遠遠大於不敢、不屑嘗試的風險。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就是認知上的差距,而認知上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又源於信息的差距,所以查理·芒格這樣的人都是終身學習者,不如斯,不能發掘、判定真實的信息。

所以查理·芒格說,好的機遇看起來是確定無疑的。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愚蠢的事,我們應該不斷反思,打敗愚蠢,得到理性的結果,這個過程很有意思”。

查理·芒格給人們的建議是,“順其自然,接受挑戰,努力保持理性”。他說這是他永恆的祕訣。

順其自然的意思是順應歷史進程,與時俱進。接受挑戰則是與自己的對抗,特別是與自己經驗、愚蠢的對抗,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要遵循常識,什麼時候要反常識決議計劃。

而努力保持理性是儘量避免情緒和外界混亂帶來的干擾,讓自己能夠做出準確的選擇和行爲。

“假如仔細檢視那些被錯失的機會,你會發現,我們自己的愚蠢所造成的麻煩,比別人蓄意破壞所造成的麻煩多得多。所以我們要持續不斷地對抗愚蠢”。

確實是這樣,我們的許多題目大都不是別人故意找你麻煩,而是我們自己抱着愚蠢的設法不放,好比一些上當受騙的事,豈不都是自己暴露了馬腳,給別人製造了收割你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持續對抗自己的愚蠢,避免做蠢事。

這也是我們不斷學習,進步自我認知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