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疫情關係,今年高考推遲一個月,在全國考生都在全力以赴考試之時,河北一個5歲男孩也因爲高考哭得稀里嘩啦。

都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多數是爲了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但是,如果家長將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反而使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都焦慮孩子的升學問題:

·擔心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還不溜,數學跟不上

·擔心別的孩子都提前學了,自己孩子什麼也沒學

·擔心孩子被落下,剛上學就失去自信

......

畢竟,“咆哮式作業輔導”名場面,我們可沒少聽說。

很多家長不明白,爲什麼孩子數學容易跟不上?

其實,據幼小銜接(國家教委“八五”重點科研課題)研究結果表明:幼兒入學後學習感到困難的真正原因是幼兒能力發展水平低,即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差。簡單來說,學習的重點不在於超前學了多少知識,做了多少題目,而是培養孩子的所需的核心能力:數學思維。

什麼是數學思維?

舉個例子,同樣一道39+28+102的題目,普通的孩子是一個個慢慢相加,而學霸的計算過程是這樣的:40-1+30-2+100+2,很快答案就出來了。

這個思維技巧就是數學思維的其中一個方面——數感。

數感差的孩子看到9只想到9這個數字,而數感好的孩子還會想到10-1、3+6、3*3等,會自覺地對數字進行聯想。

而數學思維涵蓋的方向更加寬廣,主要包括八大方面:數感、邏輯思維、數理思維、概括思維、抽象思維、逆向思維、綜合性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

可以說,數學啓蒙做得好孩子將擁有強大的推理力、計算力、觀察力、記憶力、空間力和創造力。

而那些擁有數學思維的孩子,絕不是家長一味要求孩子努力學習、成才成功,報各種課外班、請家教、買學習機等能培養的。

總的來說,重啓發、輕給予,用對方式引導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是“別人家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