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除了各種鐵甲,皮甲之外,還有一種鎧甲裝備量也很大,那就是棉甲。棉甲顧名思義,就是用棉花製成的鎧甲。朱國禎所著的《湧幢小品》第十二卷中曾經提到過“紙鎧棉甲”,其中的棉甲便是指的棉花製成的鎧甲。

▲八旗棉甲

按照書中的描述,棉甲用布加棉花縫成,結構就像一般的棉襖一樣,肩部延長出五寸用以保護肩關節和大臂,下部長度足夠蓋住膝蓋。棉甲表面需要用線細細納過,這可能是爲了避免棉花移位,這個與現代的羽絨服上的納線的原理是一樣的。棉甲制好後,要用水泡透,然後鋪在地面上,用腳踩實。棉花製成的被子是不能用水洗的,因爲洗過之後,棉花就會變的緊實,不再蓬鬆,這樣保暖性就差了,但是棉甲的要求和被子剛好相反,不能蓬鬆,要越緊實越好,這樣才輕便好用。棉甲泡水踩過後,再曬乾,就製作完成了,制好的棉甲不吸水,不容易黴變,對鳥槍也有較好的防禦力。戚繼光在書中曾經提到一種緝甲,這種甲用絹,布,和紙合制而成,需要密縫而成,厚一寸,長達膝蓋,能夠防備鉛子,這種緝甲可能也屬於棉甲的一類。

▲朝鮮棉甲

關於棉甲可以抵禦鳥槍,明末有不少記錄,萬曆入朝時,明將李如柏就曾被鳥銃擊中頭部,幸虧盔中棉厚,纔沒有導致重傷。由於棉甲有不錯的防彈作用,因此明末無論是明軍還是後金都很重視棉甲。明軍的條陳中曾經提到,在水軍作戰時,“合用噴筒等燒帆焚櫓,複用綿甲遮避箭炮”。明代晚期有不少關於棉甲的記錄,如滿洲實錄中曾經記載,渾河之戰中,明軍將領陳策所轄軍隊的裝備“鐵盔之外有綿盔。鐵甲之外有棉甲”。而關於後金軍隊使用棉甲的記錄更是數不勝數,如“英明汗之軍士,先以重甲外披綿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執盾而進”及“汗之軍士,亦重披綿甲,手持斧斤,砍毀其臺”等。從這些記錄來看,後金軍隊的一線士兵,都要披雙層甲冑,在鎧甲外再穿棉甲。

▲朝鮮棉盔

由於棉甲對於作戰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後金和明軍開戰時,往往配備盾車和棉甲,兩者都是爲了防備明軍的槍炮。渾河之戰時,“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綿甲、攜盾車,徐進攻其二營兵”。由於棉甲如此重要,後金在招降明軍時也會專門提到此物,如寧錦大戰時,後金試圖招降明軍,便曾說“我攻城軍士、雲梯、挨牌、綿甲已到,即行攻取之。乘我來攻之前,縋城來降之保其身命,與爾父母妻子完聚,豈不美哉”,從這個說法來看,棉甲簡直就是後金克敵制勝的法寶,在後金看來,我棉甲都配齊了,你咋還不投降捏?

▲雍正棉甲

棉甲由於比較有用,當時除了明軍和後金之外,朝鮮人也裝備這種鎧甲,現在國外就保存有多件朝鮮棉甲,成爲我們研究這種鎧甲的重要憑據,啥叫文化輸出,這就是文化輸出呀,東西只要好用,別人肯定就想用,攔都攔不住!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