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大學的男導師,特別是優秀的男導師,你會發現,帶的男學生偏多,女學生偏少,更有甚者,基本不招女學生。

這是爲何?兩個字:避嫌。

一名大學老師的感慨,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們都開門見學生了

一名大學老師在同行圈子裏分享了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變化,那就是不知道從何時起,老師們見學生,一般都會開着門。

樓道本來就不隔音,現在隔壁辦公室老師見學生討論還總大開着門,師生嗓門都不小,吵得我,這是擔心疫情要通風,還是爲了避嫌以免被學生威脅?

這種“尷尬”基本發生在大四學生以及研究生身上。

大四的學生或者研究生,需要寫畢業或者科研論文,這時候需要老師的指導。跟授課不一樣,科研論文難免需要面對面交流溝通。

最佳的溝通地點肯定是在老師辦公室,而辦公室作爲老師的私密空間,如果關着門和學生交流,有時候會引起一些旁觀者的非議。

再加上社會上對於女生被男老師欺負的報道格外關注。爲了避嫌,現在,一些老師就會敞開門與學生交流,有時候有些老師會還故意加大分貝與學生交流。

在外人看來有些荒唐,老師們卻認爲很正常

有些人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這樣做似乎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認爲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但在老師們看來,人言可畏。尤其是對於帶研究生的教授副教授們,“避嫌”需要時時刻刻記着,如果哪天不小心犯了錯,可能會有損自己的清白,好不容易取得的名譽可能會毀之一旦。

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彼此尊重,保持合理的社交距離,你好我好大家好。

比如下面這些老師的評論。

避嫌,我跟女學生談話肯定開着門。

社會關注女生被男老師欺負,但是更多的是男老師,尤其是優秀的男導師不招女生。

女生多了是非多,至少我這麼多年經歷的實驗室都是如此。男的彼此間矛盾小很多,很多很快過去,好多理工科也不適合女性搞,算是默認勸退吧。

我們大部分老師都是工位,不存在這個問題。

沒有獨立辦公室,一個屋六個副教授、兩個講師,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在這些大學老師的眼裏,和學生談話開着門,這是正常操作。

開門談話背後的“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老師和學生敞開門談話是一種“對外公開”的自我驅動,也是對自我聲譽的一種保護,當然更多的也是對學生的尊重。

試想,一名老師教你去談話,如果關上門,是想狠狠罵你一頓呢,還是另有所圖?

敞開門,就意味着直接告訴旁觀者:我沒有任何見不得人或者不光彩的事。

同時也會約束老師的部分行爲,有旁觀者的“目光”在,老師即使脾氣再大,想要打罵學生,也會對自身的形象以及學生的感受有所顧忌。

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我是教育向前衝,漫談教育,關注教育二三事,圖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