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不代表沒有,沒喫過不代表不能喫!

說道喫和玩那沒有比咱們更會的國家了,咱們這喫剩下的可以“玩”,好玩的也能“喫”,今天說的就是這又能喫又能玩的豬。今年豬肉的價格可謂飛漲,頗有趕超牛羊之勢,平穩數十年,厚積薄發一朝翻身。顛覆三觀的是如今搞得豬肉比牛羊肉都貴,但是你想想牛羊不僅能喫肉還能喝奶,那麼豬呢?有人喝過豬奶或者喫過豬奶製品嗎,都是禽畜類爲何就沒人在豬身上下點功夫呢?

價值不菲的“豬奶”

其實還真有人喫過“豬奶”,而且豬奶製品的售價不菲。荷蘭曾經生產過一款“豬奶酪”,其原料就是豬奶,價格約合人民幣7500元一斤。你沒看錯,正常人一兩個月的工資估計也就夠買這一斤奶酪的,而且還是限量供應,一年只賣2個月。因爲豬的哺乳期不像牛羊有九個月這麼長,它一年只有2個月能分泌乳汁,還得是生產之後,那才真是秒秒新鮮即產即喝。並且就豬的脾氣來說也不可能像牛羊那樣溫順,可以肆意地被人擠奶。整急眼了給你來個“豬突”也不是沒有可能,到時候別說奶喝不成,人都給你帶走了。

從某些方面來說豬的構造與脾氣與人十分相似,並且智商來講可以在動物界擠進前十自然不可小覷。智力高就代表不是那麼好“擺弄”,同樣是家畜指定沒有牛羊聽話。有些人說“豬奶”沒法批量生產是因爲產量低,成本高,其實最根本的因素是沒人原因去“炒作”。就豬奶來說營養成分光蛋白含量就大於4.8%,乳脂在3%左右,乳糖含量2%,營養十分均衡,口感帶有一絲杏仁味十分可口。單頭年產量大約600斤左右,雖然看起來產量不高,但是作爲副產物完全夠用,那些說產能低的人估計不懂什麼是“物以稀爲貴”。其實打根上起因爲國內對“豬”存在的基本都是負面宣傳,從小到大潛意識裏“豬”就不是一個好詞。我們形容人勤奮用牛,形容威猛用老虎,但是形容一個人是“豬”那潛臺詞就是懶惰,總之人們的傳統觀念中一天有色眼鏡不摘,這東西就火不起來。

還算好玩的“豬驚骨”

豬奶說完了,讓我們看一下豬身上另外一個稀奇物件“豬驚骨”。這東西跟“嘎拉哈”一樣,城市裏長大的孩子很少有見過的,其實就是豬顱內的一個聽骨罷了。沒什麼新奇的,不過從小老人們都說取骨要有手藝,必須取的正面看着像龍頭,後面瞅着似鬼面纔是一塊真正的豬驚骨。而且在民間中也流傳着這東西可以辟邪震驚的傳說,但我們如果用科學的眼光去審視會發現,它與豬其他地方骨頭的成分並沒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熬起湯來一樣香,就是一塊形狀特殊的骨頭罷了。

如今仍有很多孕婦在臨盆之前還在到處尋找豬驚骨,爲的是取個好兆頭給孩子壓驚用。其實並沒有在哪本書裏記載這東西有入藥安神震驚之用,只是一種傳說罷了,真要非說有點作用無非是一種自我的心理暗示。它不像珍珠那樣是蚌的精華所凝結,也不似魚驚石是一種晶瑩剔透的有機寶石,單站在象形的角度來說或許會有一定的藝術品價值,但老一輩人們賦予它的其餘屬性着實令人不能苟同。

這就是豬的“奶與骨”,聽過沒見過,但沒見過不代表沒有,有也未必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