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是满族入关前建立的,也是其最终入主中原的主力。不过在统治全国后,清政府意识到了人口的短缺,所以又组建了绿营。

这两支军队,是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统治的基本力量。

不过太平天国爆发后,这两支力量,都不堪大用了,为了尽快平叛,清政府只能依靠地方团练。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先后诞生。

其实这也是权宜之计,不过为了防止地方团练一步步做大,所以湘军在乱平后,被大部分裁撤了。虽然淮军最终留下了,但也淘汰了很多。

可是给人的感觉,从这之后,每每遇到战事,几乎都是淮军等军事力量冲在最前面。虽然八旗和绿营实力不济,但人数众多啊,怎么不堪一击的八旗兵和绿营都去哪里了?

八旗和绿营人数确实不少,但基本上都采取的是分区固定防守。毕竟全国的稳定那是相当重要的。而当时绿营兵力是全国最多的,巅峰时期达到了70多万人。

太平天国是第一个转折点。清政府意识到了八旗和绿营不堪大用了,一定要改了。所以在乱平后,清政府试图重振其八旗、绿营。

但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及到清军的根本,只不过参考着湘军的模式,聘请外国教官操练八旗和绿营,还有一点那就是。就这还是一步步来的,一直到1971年才被推广到各省。这就是脱胎于绿营的练军。

此外,还有一部分那就是没有被裁撤完的地方团练,因作战勇猛,被整合编制成为了防军。这样,一直到甲午战争后,防军与练军都是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

李鸿章后来在布置大清防御力量时,一般情况都是淮军守海口,练军守内地重镇,一旦形势紧张,练军也会被调往前线,中法、中日战争皆是如此。在庚子国难中死战大沽口的就是练军,可惜统领罗荣光战死。保卫天津城的战斗中,总兵何永盛率所部练军五营2000人英勇作战。可以说练军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但也不得不说,练军也就直隶作战稍微可以,其他各省也几乎没有对外敌作战的经验。

甲午战争又是一个转折点。输给日本实在是让清政府抬不起头了,清政府痛改前非开始搞清末新政。在新政中,军事改革是重中之重。这也就有了袁世凯小站练兵,以及两江总督张之洞组建的自强军等等。

然而,随着庚子国难的爆发,清朝再一次打败了,武卫军体系也崩溃了,要不是袁世凯不在,说不定会全军覆没。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陆军再一次进入了一个转折点。

而原有的绿营部队养着也实在是没有什么用,所以(1906年清政府将绿营一律全部裁撤,改为巡防营。至此,有清以来的绿营兵制结束了历史使命,但是绿营兵的裁改,一直延续在清政府被推翻。

至于八旗兵,还不如绿营,早已经烂透了,清廷也根本提不起劲整改了,不得不搁起这支老队伍,再说了,也不敢用,不顶事。

但毕竟八旗是满族的根基,就算不能打,待遇也没了,但八旗不可能裁撤,只能跟着清政府自生自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