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2200字,讀完共需3分鐘

受訪專家趙錫軍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10月27日《時代財經》。

10月底,全年地方債的發行收官在即。根據Wind數據顯示,10月27日至30日尚有1723.13億元的地方債等待發行,主要以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爲主,分佈在湖南、吉林、上海等省份。

截止10月27日,全國發行地方債已經達到59499億元。與去年的43624億元相比,增發36.4%。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在26日向時代財經表示,中國今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中擴大地方債的發行籌措資金以支持經濟社會的穩定增長,是一個主要的工具,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今年專項債的發行規模之大史無前例,但面對着同樣變大的財政收支缺口,資金的運用卻顯得有點分身乏術。

專項債用於基建的比例在壓縮

在消費緩慢修復的環境下,由政府主導的投資一舉接過了支撐經濟增長的大旗。

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拉動達到3.1個百分點。與此相比,以往貢獻6成GDP增長的最終消費支出在今年前三季度向下拉動GDP2.5個百分點。

其中,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0.8%。不過,雖然今年地方政府的舉債規模前所未有的大,但反映在基建投資上的數據卻有降速的趨勢——9月單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7%,較8月增速9.3%回落。

中泰證券分析認爲,近幾個月財政支出的增速確實有所回暖,但基建投資增速反而下降了,主要原因在於財政支出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預算內資金中投向基建的比例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個百分點,5月棚改債恢復發行以後,地方專項債投向棚改的比例也在明顯上升。

經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測算,新增專項債券資金投向棚改的比例超過30%。

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西部省份某地市債務辦人士指出,當前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棚改專項債對地方財政的支撐作用依然明顯:已實施的棚戶區改造在建項目在無後續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地方難以籌集資金支持項目建設,容易出現“半拉子”項目。

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指出,2019年棚改新開工316萬套,完成投資1.2萬億元。假設單套投資額以2016-2019年的平均單套投資額爲準,明年實際執行558萬套來簡單估算的話,2020年棚改投資規模預計爲1.68萬億元。

上海某券商分析師在26日向時代財經表示,未來棚改專項債的使用大概率不會進一步放開,“棚改這塊邊際是在收緊的。”

與此同時,新增專項債券有部分資金也投向了銀行的註冊資本金。

在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下,地方中小銀行的盈利也面臨着巨大壓力,資本缺口急劇擴大。

今年9月初,溫州銀行率先發布增資擴股方案,將地方專項債納進增資擴股,由此也正式開啓了專項債用於補充銀行資本金的試水。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亦指出,今年將有2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額度,並已於7月下旬下達。縱使專項債用於補充銀行資本金的嘗試還面臨着一系列的操作問題,但業內人士認爲,未來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債發行很可能加速發展。

2021年專項債規模存在分歧

作爲專項債資金的“老本行”,市場仍預計在接下來的四季度,基建投資將迎來回升,不過回升的幅度將受到一定壓制。

中泰證券指出,一方面基建在財政支出中的佔比在邊際回落;另一方面,隨着利率中樞的抬升,城投平臺債務的擴張速度也會受到影響,未來廣義財政支出增速也會回落,預計全年不含電力的基建增速或達到2%附近,包含電力的基建增速回升至4.5%附近。

一邊要應對財政壓力下的收支缺口,一邊要托起基建增長,專項債的資金也越來越分身乏術。趙錫軍認爲,基建不應該侷限於政府一家來進行投資,要建立政府、企業、民間投資、外資等多方面的資金來源。

“現在來看,我們的投資在結構和資金的來源方面已經展現出來了越來越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點。原來有很多項目都是由國家來投入的,國家是唯一的基建投入主體。隨着改革的進一步的深入,有許多基礎設施的領域會向民間投資越來越開放,也會向外國投資越來越開放。”

趙錫軍認爲,政府需要做的,是進行權責利的正確的劃分,防止企業投資的過程中出現忽視公衆利益的傾向,防止在投資的過程中風險向政府轉移的情況。

截至10月26日,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達到類別254367.54億元。雖然刷新了規模,但仍在今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288074.3億元)之內。

隨着新冠疫情繼續得到有效控制和防疫工作的常態化,社會活動陸續恢復到正常狀態,趙錫軍預計,明年財政收支的缺口可能會比今年有所改善,國家的債務壓力也會比今年小一些。

“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地安排一些債務和赤字,將成爲我們明年財政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明年又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要做好頂層的制度設計,通過各項制度規範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籌資的過程,使其更加符合經濟的需要。”趙錫軍說。

從9月份開始,各地方已陸續下發提前儲備明年專項債項目的通知。不過目前業內對於明年專項債的規模仍存在不同的意見。

明樹數據高級研究員楊曉懌稱,明年專項債規模應當適度減少,預計明年專項債資金規模可能在3萬億至3.5萬億元之間。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則表示,2021年專項債額度仍將不低於3.75萬億元。

上述券商分析師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尚不能確定明年專項債的規模,還得看明年一季度經濟恢復的情況。(時代財經 梁施婷)

// 人大重陽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爲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我知道你“在看”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