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莎拉

1

所有引發情緒的事件都是對心神的擾亂

而驚嚇是比較明顯的一種

有一次讓一箇中醫老師看臭小子的身體狀況,因爲受過數十年的訓練,他對氣的感知非常敏銳,一摸孩子的背部,就可以感覺到孩子臟腑之間的氣血情況,他說,臭小子小時候受到過多次驚嚇,某些地方的臟腑受到了影響,這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脾胃發育,性格上也會容易有魄力不足的問題。

由於臭小子確實在2-3歲左右的時候受過很多次的驚嚇,包括意外的砸傷,比較嚴重的燙傷,以及不恰當的斷奶,被小朋友欺負,初上幼兒園的驚嚇等等。當時沒有處理的很及時,乃至於影響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睡眠,食慾,大便等等問題,所以當這位老師說起時,我頻頻點頭。

從傳統中醫的觀點來說,小朋友的特點是臟腑嬌嫩,行氣未充。意思是各方面都沒有發育好,不穩定,很容易波動,而驚嚇就是其中的一種從意識影響身體的方式。所以,很多中醫老師對於驚嚇的觀點都是:對於驚嚇,要密切觀察,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否則時間久了以後就會形成身體上的病竈了。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受驚嚇的時候那種身體上的感受。比如我們自己小時候忽然被要求老師叫家長,比如我們走得很快的時候,忽然摔了一大跤,又比如說,我們忽然被一個看似是好人的人欺負了,更清晰的是我們看恐怖片時忽然出現的一個可怕的場景,或者遭遇意外事故,聽說親人的噩耗,那些時候我們身體的感受是什麼?回想一下。

有人描述的那種感覺就是:

忽然愣住了,頭皮發麻,感覺自己無法做任何動作,無法說任何話,好像大腦不會運轉了,無法思考,這種情況會根據情況嚴重性持續一段時間。比如說有的孩子摔了一跤之後你覺得特別嚴重,但他卻沒有哭。就一定是被驚嚇了。

那個時候我們身體發生了什麼?

其實這些感受就是中醫所說的心神散了,氣亂了的情況。

正常身體的運轉是氣來推動血和津液的運行,氣來推動臟腑的運動,而氣的動力,是來自我們的心神。而心神的散亂,則是由於外在和內在的事件給我們帶來的心理影響,當然驚嚇只是其中的一種。更常見的比如被認爲是心理疾病的。

我有個朋友,在一次出車禍之後再也不願意再開車了,而老師去檢查她身體的狀況就會發現她相應的臟腑受到了影響,產生了一些慢性的生理問題。心理問題絕大多數都有着身體上的反應。

你會發現在心理學領域的治療過程中,在經過對病人的精神分析或催眠後,發現身體上的某些問題也消失了。或者某些中醫通過治療生理問題,之後發現,心理某種情緒消失了,就是一直害怕的忽然不怕了,焦慮的忽然不焦慮了,糾結的忽然不糾結了,生氣的對象也原諒了。

這些都是我們常常說的,心身一體,心身相互影響的現實證明。

2

來看驚嚇具體的判斷方法

1、在孩子睡着以後,摸孩子的小天心、內勞宮穴、中指指根,如果在任何一個地方摸到有脈搏跳動。有些孩子長期會有這個情況,大概率是因爲之前的驚嚇。

2、心神不穩定和驚嚇的孩子睫毛都會錯亂,就是說不是一根一根分明的,是交錯在一起的,男孩子陰囊可能會鬆弛乾癟,小弟弟是塌塌的,還有的晚上無緣無故地哭鬧,噩夢驚叫,或忽然發現的山根發青。

3、受驚會容易猝發疾病的發生。經常看到孩子生病後很難痊癒,也很有可能是因爲孩子受到了驚嚇之後生了病,這個驚嚇沒有處理好,身體無法自愈。

4、情緒和精神上,相對比較虛寒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和他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情緒特別不穩定,無法溝通,心不在焉,或者特別蔫,特別嗜睡,甚至是昏睡。相對積滯比較多的孩子,就會容易暴躁,動不動就大哭發脾氣,一觸即發。

前面三條有其中一條就可以做判斷,第四條作爲輔助判斷。

上面所說的對於判斷慢性長期的心神不穩定也同樣有效。一些敏感的媽媽會發現孩子並沒有遭遇意外的忽然而來的驚嚇,也會發現睫毛亂,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一觸即發這類情況,那就有可能是慢性的一種情緒影響帶來的,比如父母長期冷戰,媽媽身心狀況長期不佳,沒有高質量的溝通和陪伴等等。

推拿的方法:

可以通過按揉神門、小天心和五指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和受驚嚇的程度來做,比如三歲左右的每個穴位做150次,每天可以做兩三次。直到驚嚇的影響解除。

李辛老師還提到過的一個驚嚇小茶方:朱茯苓10克,生甘草2克,生龍骨15克泡水喝,口渴的時候就喝一點,喝兩三天,大人也適用。

3

值得反思的是

有孩子受驚很久

大人卻一無所知

有些驚嚇和情緒發生的時候非常非常的細微,不易被察覺,而且你甚至都看不出這個孩子有什麼情況。但是可能你就會發現慢慢的,一些事情在變化,比如一些情感,一些習慣,一些身體的問題逐漸的顯現出來。

所以關於孩子的驚嚇和心神不穩定,第一個問題我們要問的問題就是,爲什麼會受到驚嚇,爲什麼會有心神不穩定的情況?他在擔心着什麼?他內在有什麼是焦慮的?他恐懼着什麼?因爲孩子們並不完全會表達情緒,甚至很多大人都不會表達情緒和情感,這就需要媽媽們仔細慎密地觀察和學習。

但是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你至少可以做到的是下面這些:

1、傾聽孩子說話,陪伴孩子,擁抱孩子。抱抱的時候要真誠一點,不是那種「我抱抱你你趕快好起來吧」不是那種有目的性的抱抱和傾聽。是真的去以一種好奇的感覺去感受這個孩子身體上到底在經歷着什麼。

2、讓大自然幫助孩子養神,帶孩子去公園裏散散步,或者做他有興趣的運動,去玩沙子,泥巴,或者只是在大樹下坐一會,或者在房間裏安靜地玩一會積木來代替看電視,玩手機遊戲。

3、早一點睡覺:睡覺的修復,尤其是晚間的修復極爲重要,如果爸爸媽媽們睡的很晚,11點還很興奮,孩子也會受影響不想睡。對於睡覺的時間家庭可以約定,幾點鐘就要進入入睡模式。

4、最重要的一點是,整個家庭對孩子的狀況變化都要有所瞭解和覺察。也就是說,整個家庭裏的大人要先保持在一種穩定又敏銳的心神狀態,有亞健康問題的,要先處理自己的亞健康問題,有不健康的習慣的要先改掉自己的習慣。其中包括:整個家庭減少電視和手機的時間,整個家庭減少去人多的地方或聚會的幾率,整個家庭減少食用重口味和零食。

作者簡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