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中有才情的女子有很多,其中可能是以林黛玉和薛寶釵爲首。兩個人一個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另一個人是商人家庭,但是文學方面的才情可以說是不分伯仲。但是說起來林黛玉的身世,其實還是要比薛寶釵要淒涼苦楚的,雖然薛寶釵也是失去了父親,但是她至少還有疼愛自己的母親和哥哥,而林黛玉是父母雙亡,身邊沒有至親之人,也沒有兄弟姐妹幫扶,所以她年幼時的生活要比薛寶釵的生活要顛沛流離的多。

有關林黛玉入學讀書時間的說法,按目前我們流傳較多的版本中描述,她是在五歲的時候賈雨村經朋友介紹進入賈府爲她啓蒙的,一年後由於其母賈敏病逝,林黛玉也因此生病了幾個月,賈雨村出遊時遇到朋友,得知京都啓用舊官員,於是回去求林如海推薦之後走上仕途。

因此可以推斷林黛玉其實入學時間僅一年,之後又被送入賈府收養,奔波與寄居的生活環境中,林黛玉應該是沒有太多機會能夠再進入學堂的,即使是被賈母送去讀書寫字,恐怕也難和賈寶玉受到的教育重視程度相比。所以有機會上學堂的那些人,怎麼說也要比林黛玉學到的東西多,可是爲什麼林妹妹反而是才情極高又能做得一首首好詩呢?

首先和林黛玉的身世有關。林黛玉的家庭就屬於典型的書香門第,父親林如海也正是靠着讀書,在官場之上有了官位,那麼在這個環境中從小薰陶,肯定還是要比一般人接觸文學方面要早得多。這讓林黛玉從小就有了對這方面的喜愛。

再次和賈雨村也有關係,我們都知道賈雨村做過林黛玉的老師,放在我們現在說那就是一對一家教。而賈雨村雖然人品不行,但是在文學修養方面,功力卻是非常高的,有了他的教導,林黛玉還是會受益頗多的。儘管賈雨村對林黛玉的教導也沒有太長時間,但是這還是爲林黛玉的文學才情打好了基礎,讓她不管是在家庭環境方面,還是老師教導方面,起點要比別人高得多。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便是林黛玉個人的喜好。大概也正是有了林如海的影響,還有賈雨村對她的一些教導,讓林黛玉心中就對寫字作詩充滿了喜愛。我們在紅樓中也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愛好不多,讀書就是其中一種,在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就說過她屋子裏的書籍多。而且在林如海病逝的時候,林黛玉回來之後還是帶了許多和文學方面相關的東西,因此她讀了很多的書,這也是肚子裏有墨水的重要基礎。

並且我們也能想象,林黛玉在讀書的時候並不是囫圇吞棗的讀,而是一遍遍琢磨,讀透了它的意思,纔會放下這一本書。這在香菱讓林黛玉教她作詩的時候就能體現出來。

林黛玉就說過“我這裏有《王摩詰全集》,……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

這段描寫可以看出林黛玉平日裏讀書不僅“細心揣摩”,而且還動不動就是一兩百首詩的讀,我們現代人拿着一本李白詩集可能都要很長時間才能讀完,而這個量對於林黛玉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可以說無論數量上還是讀書時的用心程度,都遠非常人所能比擬。雖然只是在賈雨村教導下啓蒙一年多,但在她個人興趣愛好下,涉獵廣泛、用心鑽研,所以也才讓自己心中腹有詩書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