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血君

三次簽訂協議三次戰火重燃,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全面戰爭有失控方向發展,亞美尼亞總理將兒子派往前線,納卡地區國防部長負傷住院,老人和婦女開始走向戰場,如今,伊朗開始調動部隊,大批武裝力量前往與亞阿接壤的戰略高地,因爲,炮彈頻頻落入伊朗境內,因爲,戰火已經蔓延到伊朗邊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德黑蘭10月28日消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軍方消息稱,伊斯蘭革命衛隊裝甲部隊向該國西北和西南地區調動。這些地區分別與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接壤,調動的部隊是革命衛隊的第三二一旅,該旅是王牌機械化重裝部隊,裝備大量坦克、火炮和導彈。

伊朗總統納卡問題特使兼副外長阿拉科奇向亞阿雙方發出警告,“炮彈不要再落入伊朗境內,再越過紅線,我們不會容忍,你們必將後悔!”阿拉科奇表示,和平談判是唯一出路,伊朗願意爲促進雙方談判進行工作,阿拉科奇27日帶着一份和平倡議抵達阿塞拜疆首都巴庫,會晤該國總統,並將於29號前往莫斯科,隨後將前往亞美尼亞首都埃裏溫和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是阿塞拜疆族人,伊朗的阿塞拜疆人有1500萬,比阿塞拜疆全國人口還多。但是,在這場衝突中,伊朗並不支持阿塞拜疆,這是爲什麼呢?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是什葉派穆斯林人數最多的國家,第二多就是阿塞拜疆,但是,阿塞拜疆是一個世俗國家,治國理念接近西方,人們在衣着和習慣方面與伊朗區別很大,阿塞拜疆並不認可伊朗宗教介入治國,神權規範行爲,他們更親近信仰遜尼派穆斯林的土耳其。對這一點,伊朗小心提防,宗教壁壘也怕阿塞拜疆的“危險”思想影響。

同時,伊朗1500萬的阿塞拜疆族人,政府與阿方走得太近,哈梅內伊也擔心後院起火,畢竟這些年伊朗時局常常動盪,想念以往世俗的人也不在少數。

而亞美尼亞就沒有這些威脅,亞美尼亞是基督教國家,宗教深入社會的各個方面,這一點與伊朗很像,這些年,伊朗與亞美尼亞關係一直很好。這次衝突發生後,伊朗總統魯哈尼多次與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溝通,多次警告阿塞拜疆不要將戰火燒到伊朗。而阿塞拜疆在土耳其的支持下,也敢和伊朗暗中較勁。

戰爭發生後,阿塞拜疆軍隊就前往並控制了納卡地區與伊朗邊境戰略要地的胡達費林橋。目的是切斷駐紮在該地區的亞美尼亞軍隊與伊朗聯繫,隨後的陣地爭奪戰中,亞阿兩國多次在該地區爆發激烈戰鬥,一些炮彈落入伊朗境內,多次警告無效後,伊朗這才往一線派兵。

而最新的消息是,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公開表示,阿方軍隊已經控制多個軍事要塞,這些地方與伊朗接壤。(文中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