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金融行業無法贏者通喫,市場將容納更多頭部玩家

記者|苗藝偉

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之後,平安集團旗下第三家科技“獨角獸”陸金所控股於10月30日晚登陸紐交所,成爲美股迄今最大金融科技IPO

美股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五,三大股指本週均錄得3月份以來的最大周跌幅大型科技股週五普遍收跌上市首日,陸金所開盤報11.75美元,發行價爲13.5美元/ADS,一度跌超13%。此後,股價又一路拉昇至13.64美元,超過發行價,最終收報12.85美元,較發行價下跌4.81%,市值約313億美元。

在上市前夕,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計葵生平安普惠董事長兼CEO趙容奭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的專訪。

市場容納更多頭部玩家

計葵生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最早在四年前,陸金所已經開始籌備上市,但其中有一段時間以來,監管機構對於金融科技公司的政策並不明確,且處於不斷變化期,因此在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上市也非常困難。

此時我們選擇上市,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監管政策框架基本明確,現在是一個不錯的時間點。計葵生表示,目前的定價水平主要考慮公司的長期發展,吸引長期投資者。總體來看,陸金所整體認購情況超過預期。

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公司近期紛紛宣佈上市進程,掀起金融科技公司IPO熱潮,但陸金所的業務定位依然與這些公司存在差異。例如,陸金所更多是科技能力運用到金融行業擅長處理複雜的風控問題和複雜的金融產品,在客戶選擇上,陸金所財富管理也更希望吸引中高端客戶需求,並在未來着重尋求突破

他表示, 中國雖然在電商、支付行業出現了佔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贏者通喫巨頭公司,但在貸款、保險、理財、投顧等金融領域方面,全球市場幾乎沒有這種先例,因爲金融服務的特殊性決定了要求公司有選擇性經營。因此,這個市場可能會容納更多頭部玩家,而非僅有三家或更少。

此外,計葵生也表示,目前,陸金所來自平安集團的收入佔比爲3.4%,通過平安生態促成的比例達到四成以上,未來很可能會維持這樣的比例,但應該不會超過50%。

據悉,陸金所與平安集團合作主要在兩個方面。科技方面,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人臉識別技術,陸金所向平安集團旗下公司購買服務;其次,在客戶和產品方面,平安集團的兄弟公司平安證券平安基金也爲陸金所提供了豐富的金融產品,反之,陸金所也把理財和信貸服務在其他兄弟公司推廣。

民間借貸新規後大幅下調借貸成本

目前,陸金所控股的主營業務集中在零售信貸和財富管理兩大板塊。零售信貸方面則又分爲個人消費信貸和經營性信貸。在零售信貸業務方面,截至20206月末,陸金所控股的累計借款人數已達1340萬人,管理貸款餘額爲5194億元,近7成用戶是小微企業主。

近期,在最高法大幅調整中國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之後,在消費金融行業掀起爭論浪潮。

平安普惠董事長兼CEO趙容奭對界面新聞表示,民間借貸利率調整其實對平安普惠衝擊並不大。“我們非常歡迎,但也需要監管方面更多對於政策的明確。例如,市場上對於規則的理解各不相同計算口徑都不一樣,立場不一這一新規是不是適用於金融借貸,還是僅僅適用於民間借貸,我們也在密切關注法院做出的判決實踐。”

趙容奭表示,雖然他們認爲最高法的利率新規只適用於民間借貸,但平安普惠已經早於其他公司開始行動9月份開始就大幅下調借貸成本,之後希望通過節省運營成本惠及更多客戶。

此外,小微企業貸款成爲平安普惠中一項穿越經濟週期的特色業務,根據小微企業主個人的信用狀況,爲企業發放高達20萬至30萬元的經營性貸款。這些小微企業往往小於20人、年營業額不超過500萬元,但卻很難通過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得到信用貸款。

趙容奭表示,不同於用戶動輒過億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的使命更加聚焦於中國的小微企業主一個是更度、一個更具兩類公司並沒有正面競爭

他表示,小微企業貸款在全球來說都是一個難題,這些有關企業經營數據和模型並非數年之內能夠複製,平安普惠積累了非常有針對性的數據,並不斷去驗證模型準確性,並且結合經濟環境變化後的客羣目標變化情況。

他同時表示,平安普惠經營貸款專注點在於,通過超過數百個關鍵數據有效組合、建立模型,並不斷調整優化模型,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信貸損失,這都需要長期積累的金融DNA,這也是互聯網公司所缺乏的。然而,長期以來,互聯網公司往往被認爲有大量的數據優勢,但在近年來的信貸實踐中,大部分公司都消失了。

平安消金將成爲未來發展重要機遇

今年4月,上海銀保監局在其官網披露了《關於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的批覆》。這意味着,中國平安正式獲得消費金融牌照。

該批覆公告顯示,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爲50億元,股權結構爲: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人民幣15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30%;融熠有限公司出資14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28%;未鯤(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出資13.5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27%;錦炯(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出資7.5億元,佔公司註冊資本的15%

上述入股公司除平安集團之外,平安消費金融公司的另外三個股東均爲陸金所控股的關聯公司。此前,陸金所被傳於20197月退出網貸業務,此舉被認爲是陸金所再次轉型的重要信號。

趙容奭透露,平安消費金融6月開始正式面向市場推廣,從消費金融牌照營業範圍來說,是對現在平安普惠業務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未來,在陸金所控股下發放信貸依然使用平安普惠的品牌,主要爲小微企業提供20至30萬的大額經營貸款;消費金融牌照則主要發放小額消費信貸,未來平安消費金融的主要的發展方向是探索建立自己生態系統,減少營銷費用和渠道費用,並利用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醫生、汽車之家生態系統,不斷拓展客戶基礎。

目前,平安消費金融已經開始與宜家家居、全家便利店開展合作。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