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彌勒,不管是城區還是農村,環境衛生搞得很好,市民把垃圾分類裝好後,分類放進垃圾桶,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彌勒旅遊了20多天的河北遊客李鳳娥說。

市民分類投放垃圾

據悉,彌勒市城區垃圾分類投放點目前已覆蓋主要街道,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後,廣大市民已逐步形成習慣,垃圾分類成市民生活新風尚。

“老師告訴我們,廢電池、過期藥品、殺蟲劑……是有毒有害的垃圾,只能丟到有害垃圾桶裏。”二年級的小學生李永鳳說。在彌勒中小學,垃圾分類宣傳走進校園,老師教授學生如何正確分類垃圾,學生帶動家長參與其中。

市民分類投放垃圾

爲把愛國衛生運動和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除開展長期宣傳外,彌勒市在各分類垃圾亭內印製通俗易懂的分類知識,讓市民和遊客一目瞭然。“垃圾分類不復雜,到亭子裏投放垃圾時根據示意圖投放就行。毒害一類,果皮廚餘一類,可回收交售垃圾收購點的一類,其他無用物放一類。”環衛工人楊惠菊說。

垃圾分類投放點覆蓋城區主幹道

同時,彌勒市結合城區洗手及飲水臺建設,把部分生活垃圾分類點建在旁邊,並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行爲,構成城市一道亮麗風景線。

引導市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除了正面宣傳,彌勒市在各類媒體上開設“曝光臺”,曝光不文明行爲,組織檢查組明查暗訪。古城社區小古城村曾被電視臺曝光村子堆放韭黃棄葉垃圾,“村民都感到很羞恥,下定決定要改頭換面,黨員帶頭、羣衆跟上,全面開展衛生專項整治、垃圾分類工作。現在環境好多了,大家自覺維護,遊客都說好。”小古城村村民小組長魏樹紅說。

在農村開展垃圾分類投放

從2019年6月開始,彌勒市在彌陽鎮開展農村垃圾分類示範工作,在各村組設垃圾分類投放亭,發放告知書。通過典型示範帶動,彌陽鎮村村寨寨的垃圾分類工作有序開展。城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已投放64個點,覆蓋髯翁路、彌勒大道、銀杏路等10條主幹道。

通訊員:趙樹龍 文/圖

責編:張哲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