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是晚期肺癌病人常見轉移部位,10%~15%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初診時已發生腦轉移,在整個疾病病程中約50%的患者會發生腦轉移,一旦發生腦轉移,生存時間會大幅度縮短至6-9個月。既往的觀念認爲中樞神經系統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屬於免疫豁免器官,會阻擋免疫效應細胞和分子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傳統的腦轉移瘤治療主要是手術、放療和靶向治療(大部分效果差強人意)。

近年來,研究者發現在腦轉移瘤,尤其是肺癌腦轉移中發現有PD-L1的高表達,表達率高達52%,同時在腦轉移瘤實質周圍也發現了CD3+TIL細胞的浸潤。這些現象提示免疫細胞可以浸潤到腦轉移瘤的周圍。

與傳統的化療和靶向治療不同,免疫治療的核心作用機理是解除了腫瘤細胞對於T細胞的抑制用,而藥物本身是否可以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並不是最重要的,理論上講,能否有更多的具有殺傷效力的T細胞進入腦實質的腫瘤組織周圍,是免疫治療的關鍵,只要把受抑制的免疫細胞用藥物化學改造一下,它自己會跑到腦部轉移瘤周圍釋放自己的啥殺腫瘤能力!

(下面兩段是臨牀試驗的結果,非專業人士可跳過,翻譯成大家看着不累的話就是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活得更久)

在OAK研究中有85例顱內轉移瘤患者入組,佔全部人羣的10%,其中38例接受PD-L1抑制劑阿特珠單抗的治療,20.1個月的中位生存顯著長於對照組的11.9個月,而且,實驗組中入組時沒有發生腦轉移的患者在之後出現腦轉移的時間也顯著長於化療對照組。

在KEYNOTE-189研究,納入了目前爲止最多的一線腦轉移治療人羣,共有109例,佔全部人羣的17.5%,而且在顱內轉移瘤亞組中,免疫聯合化療組的總生存期顯著長於化療單藥治療。

最近,來自耶魯大學的Goldberg博士及其同事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大部分無症狀的有限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應用帕博利珠單抗緩解率接近30%,並且PD-L1陽性患者療效確切,而5例PD-L1陰性患者均未見反應。

在肺癌腦轉移患者免疫聯合放療方面,有研究表明,與單獨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相比,免疫(主要是基於抗PD-1的治療)聯合放射治療會獲得更高的緩解率。放療可以激活免疫新抗原,新抗原激活後可以募集更多的淋巴細胞聚集到腫瘤周圍,改變微環境,發揮抗腫瘤效應,這時候加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有可能達到1+1>2的效應。

從現有研究來看,對於治療穩定的肺癌腦轉移患者,免疫治療可能更有優勢。活動性腦轉移患者常接受類固醇治療脫水降顱壓,而類固醇激素往往對免疫治療起着負面的影響。

相關文章